實際上,在解決自主發行端的問題上,各大券商已然成為大部分私募機構首選的“合伙人”。據了解,在私募機構和券商的合作關系中,券商將為私募提供包括資產托管、服務外包、交易、投研、銷售等多項金融服務,目前招商證券、中信證券、國泰君安證券、國信證券等大型券商均是國內主要的私募自主發行服務平臺。
“由于此前紀商業務(簡稱PB業務)的開展,券商已經積累成熟的經驗和金融資源,在私募機構托管和孵化等方面也存在優勢,如今私募基金可以自主發行產品,仍會選擇曾經的托管方進行合作,相比傳統信托通道,券商渠道可以為私募基金產品的發行和私募投資交易等方面節省費用、提高效率。”上述券商托管部人士分析,盡管基金托管和發行銷售仍屬于不同運營環節,但對于私募機構而言,券商可提供的增值服務較為完善,同時通過券商渠道將客戶資源引入到私募產品之中,從而減少私募個體單憑自身營銷能力來開拓市場的成本。“幫助私募機構提供基礎金融服務,管理人才會將主要精力放在投資研究這個核心業務上,這也是私募自身的迫切需求。”
不過,除了傳統的合作慣性之外,巨額收益誘惑無疑也是券商熱衷代銷私募產品的重要因素。“當前傭金不斷下滑,單純從散戶交易獲得利潤的空間越來越小,加上高端客戶對私募理財產品的需求提升,放開渠道為券商自身客戶發行私募產品可以對沖當前的不利局面。”
據券商機構人士計算分析,當前一個大客戶投資交易傭金普遍在萬分之三水平,而券商獲取的利潤收入僅為萬分之零點五,而代銷私募產品后,其機構交易的傭金則在萬分之八左右,而所獲利潤可以高達萬分之五點五,其收益差別達10倍以上。“而實踐中,券商將零售客戶引入到私募產品后,對保證金損失并不大,散戶個人投資仍會持續,但客戶會通過轉移資產配置,將增量資金投入到私募產品,對券商原有客戶資源和資金流失影響并不大。”
值得注意的是,曾一度暫定權益類私募產品銷售的銀行機構也開始“轉變態度”,轉而為私募機構放開銷售渠道。接近銀行業私人銀行部門相關人士透露,目前已有多家股份制銀行開始積極對接并邀請一些優質私募機構在銀行平臺上發行產品,有些銀行為適應自身風險系統,甚至通過大數據模式來自建擬合作私募的“白名單”,并一一進行盡職調研,然后為這些私募機構放開銷售渠道。
“今年股市行情交投活躍,很多投資銀行理財產品的客戶都會有投資二級市場的需求,如果銀行沒有相關產品提供,客戶就會流失到券商或其他提供私募產品的機構平臺上。”在冷國邦看來,一旦獲得銀行機構認可,私募機構發行就會更為通暢快捷,并能獲得銀行內部大量符合私募投資特性的高端客戶資源,“銀行如果認可私募持續業績和投資能力,也會將一部分理財資金配置到私募產品上,在獲得更高收益的同時,也提高自身的競爭力,這也是一舉兩得的事情。”
據了解,目前來自銀行、券商以及其他第三方機構對優質私募資源的爭搶正在日趨激烈。不少私募人士表示,目前正在頻繁接觸一些中介機構,并受邀在各地營業部和銀行分部進行路演,積極推介自身投資風格和管理能力,以提高機構對私募自身的認知程度。“過去五年我們的投資業績非常穩定,有很多陌生的機構現在都會電話咨詢產品情況,并明確表達意愿希望能夠承接私募產品的包銷,這種情況和以前態度差別非常大。”深圳清水源投資總監易智表示,當前很多金融機構開始逐漸認可私募基金的投資管理能力,其實也是看好私募行業本身的發展,以期在牛市行情下獲得更大投資回報,“通過考核私募機構的長期業績、投資管理能力、團隊背景等指標,如果符合金融機構自身的風控范圍,則會提出和私募機構合作進行銷售發行,現在這一塊的競爭也會比較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