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稱,中國股市可能正處于動蕩之中,但該國貨幣人民幣看上去卻正在堅定地向全球金融體系進一步滲透。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7月28日報道,全球最大的金屬交易所——倫敦金屬交易所(LME),將接受人民幣作為銀行和經紀商在該平臺交易的抵押品。該交易所去年的交易額為15萬億美元。LME平臺上目前接受的抵押貨幣包括美元、歐元、英鎊和日元。
LME清算業務負責人特雷弗·斯潘納說:“在大宗商品領域,開始提供以人民幣計價的服務是絕對有必要的。人民幣正成為全世界使用最廣泛的貨幣之一。”
雖然這主要是一次技術性改動,但LME此舉標志著人民幣的又一座里程碑。
來自環球銀行間金融通信協會的數據顯示,人民幣目前是全球第五大支付貨幣,而一年前,人民幣還排在第七位。
英格蘭銀行27日的一份調查顯示,在截至今年4月的6個月內,倫敦的人民幣交易量增長了25%,而同期其他貨幣的交易量平均下跌8%。
與此同時,中國正在金屬市場上發揮更大作用,中國經濟是一系列大宗商品需求的重要推動力。
去年,LME的所有者——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推出了以人民幣計價的幾款工業金屬期貨合約,同時,LME與兩家中國公司簽署了探索擴大人民幣使用途徑的協議。
人民幣在全球金融體系中取得這番成績,正值中國股市震蕩、投資者對中國國內市場的態度趨于謹慎之際。相比美元、歐元和英鎊,人民幣在國際上的使用比例依然很小。
總部位于英國的批發市場經紀人協會的主席戴維·克拉克說,全球人民幣交易基礎設施正在逐步完善,但只有當人民幣能夠與美元、歐元和其他外幣自由兌換時,交易量才能迅速增長。
他說:“人民幣對于全球金融來說越來越重要。但人民幣何時才能實現完全自由兌換,這還得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盡管如此,包括倫敦在內的很多大型金融中心,正在競相成為人民幣交易中心。
總部位于倫敦的貨幣交易平臺ParFX的首席執行官丹·馬庫斯說:“人民幣在外匯交易和跨境支付中的作用已大大增強。”他說,人民幣在全球市場上的崛起“可能是自1999年歐元問世以來,貨幣交易領域最重大的進展;10年后,人民幣將挑戰幾大主要貨幣”。
另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7月27日報道,自從中國做出歷史性決定,讓其貨幣與美元脫鉤以來,至今已過了10個年頭。
如今,人民幣國際化已經到了一個關鍵性時刻,目前正是走完人民幣完全可兌換進程最后一里路的適當時機。
我們認為,接下來值得關注的一些重要步驟包括進一步擴大人民幣交易區間,深化匯率市場化,并最終促使在岸和離岸人民幣合二為一。
同時,隨著中國外貿和投資的環球化,以人民幣作為海外活動資金的做法也將更為合理化,離岸人民幣的增長也將因此加速。
若正如所預期的那樣,中國沿著完全可兌換的道路持續前進,那么其貨幣將越來越受到市場力量的左右。對人民幣的需求,也將隨著中國經濟壯大,以及在環球經濟總量、貿易和投資占比的進一步擴大而增加。
推進人民幣完全可兌換,也將在中國國內經濟和金融系統改革中扮演一個關鍵性角色。我們也認為,人民幣納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將是不可避免的。這也意味著,在10年以前資本受到嚴格管制的大背景下緊盯美元的人民幣,將化身為環球貿易、投資和金融的錨定貨幣。

人民幣在國際貿易中大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