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邸兵與宋軍長合影
受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十集團軍的邀請,2015年11月6日,上海滬臣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邸兵率領京滬蘇閔企業代表近30名“傳承一縱隊精神”學習參訪團參訪了駐扎于開封的第二十集團軍,參訪了軍史館等單位,重點觀看了軍部禮堂“永遠的前鋒”的軍史晚會。

參訪團參訪軍史館

參訪團參訪軍史館
在軍史館,參訪團通過看實物、聽講解,團員充分領略了革命先烈前仆后繼,浴血奮戰,為了美好的事業所作出的豐功偉績,感受到了革命老前輩艱苦奮斗的精神和甘于奉獻的高尚人格魅力。

參訪團參訪軍史館
參訪團更多的興致放在軍史晚會上。隨著昂嘹亮的新四軍軍歌聲響起,晚會開始了。晚會貫穿各種舞蹈、獨唱、話劇、小品表演,體現了該軍從抗戰成立新第四軍到解放戰爭、朝鮮戰爭以及和平時代的抗震救災的立下的豐功偉績,充分展示了該軍“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傳統。
陸軍第二十軍“永遠的前鋒”主題軍史晚會氣勢恢宏,豐富多彩,振奮人心,像一首瑰麗的軍事史詩,帶領觀眾走入老鐵馬冰河,戰爭的崢嶸歲月的火焰。

參訪團合影
“前鋒,前鋒,永遠的前鋒!”
什么是前鋒精神?
前鋒精神,它就是無堅不摧的刀鋒,披荊斬棘;它既是改天換地的堅定信念;是在民族大義面前,“化干戈為玉帛建立統一戰線”懷柔精神;是抗日戰爭的“神兵天降”炸毀日軍機場的英勇無畏的;是“向我開炮”血戰長津湖的犧牲精神;是陸海空聯合作戰的“敢為天下先”的。

參訪團在軍史館合影
前鋒精神,它就是刀槍不入的堅盾,就是血肉長城,站立不倒;也是解放后上海街上的“不拿群眾一針一線的紀律;是洪峰肆虐的“人在堤在”的響亮口號;是“汶川地震肉體索橋的一腔柔情,更是軍地合作的魚水情。
但這并不矛盾,前鋒精神最終目的是“止戈為武”,戰爭是為了和平,沒有高素質的軍隊,難以打敗敵人,保障和平,為執行這一理念精神,第二十軍將其升華為軍魂,將歷史和前鋒精神貫穿始終,自由馳騁。
“無論是在戰爭與和平建設時期,該軍之所以能攻堅破難,戰勝困難。主要是因為匯入到無數將士的骨骼、血液里的英雄主義精神和氣概,他們用身體和生命實踐著內心洶涌澎湃的英雄主義精神。這種強大的精神力量,是持續的,不是偶然的沖動。”上海滬臣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邸兵表示。

參訪團合影
邸兵認為,在和平時代,我們企業也非常奇缺這種精神來凝聚力量,組織力量來應對市場競爭,一個優秀的企業需要一套優秀的組織體系,優秀的組織體系需要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來發動運行,它是企業發展的源泉。對于社會個人來說,奮發向上,人生才會有意義,才不會迷失方向,墮落沉淪,走上歪路邪路。
“面對滾滾紅塵和浮躁騷動的世道,盡管許多人哀嘆當代信仰缺失,不少人沉淪墮落,但英雄情結在軍隊里從來就沒有消失。該場晚會是包括企業在內的社會各界人士的榜樣,它制造和產生了巨大的正能量,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持和實踐中,讓學習參訪團增加了無限的精神力量。這一活動激發了參訪團各團員的愛國主義的熱情,激發了我們的民族精神,增強了我們克服困難的信心,培養了我們的奉獻精神。”邸兵說。
邸兵對學習參訪一行深受感觸,為表達感激之情,他最后還為集團軍薛政委、宋軍長進行了贈書留念。

為集團軍薛政委贈書留念

為集團軍宋軍長贈書留念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0集團軍簡介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0集團軍,1985年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0軍改編而成,原代號為54631部隊,現代號71320部隊,隸屬濟南軍區,軍部駐地為河南省開封市。前身是在紅軍長征后留在南方的閩東獨立師。在解放戰爭中殲敵數量全軍第一。
第20集團軍的前身是堅持南方三年游擊戰爭的紅軍閩東獨立師。抗日戰爭爆發后改編為新四軍第3支隊第6團,又先后編入江南指揮部和蘇北指揮部。1941年1月“皖南事變”后,編為新四軍第1師,師長粟裕,政委劉炎。
抗日戰爭勝利后,根據國共“重慶談判”協議,蘇浙地區新四軍部隊于11月北撤山東,其中一部組成山東野戰軍第1縱隊,司令員葉飛,政治委員賴傳珠,下轄第1旅(原蘇浙軍區第4縱隊)、第2旅(原蘇中軍區教導第1旅)和第3旅(原蘇浙軍區第2縱隊)。縱隊成立后,開赴山東作戰,屬津浦前線指揮部領導。
1946年1月,改稱山東野戰軍第1縱隊。1947年2月,改編為華東野戰軍第1縱隊,各旅分別改為第1、第2和第3師。5月,作為華東野戰軍主力,參加孟良崮戰役。9月,隨陳粟大軍挺進豫皖蘇,與劉鄧、陳謝大軍共同經略中原。1948年11月參加淮海戰役,全殲敵杜聿明兵團。
1949年2月,第1縱隊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0軍,屬第三野戰軍第九兵團,軍長劉飛,政委陳時夫,各師分別改為第58、第59和第60師。隨后參加渡江戰役,解放上海后擔任上海警衛任務。戰后在江浙地區整訓,作為解放臺灣的戰略預備隊。
建國后
朝鮮戰爭爆發后,第20軍于1950年11月在軍長兼政委張翼翔率領下入朝參戰。在長津湖戰斗中,第58師172團3連連長楊根思率領一個排堅守小高嶺陣地,頑強阻擊敵軍的沖擊,最后與敵同歸于盡,追授特級戰斗英雄稱號,并被授予“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
1952年10月第20軍回國,駐防浙江湖州,隸屬華東軍區。1955年1月,第60師與華東軍區海、空軍共同參加解放一江山島戰斗,這是解放軍歷史上第一次三軍協同作戰的戰斗。同年,改屬南京軍區。
1967年8月,第20軍軍部移防杭州,執行“三支兩軍”任務。1975年7月,第20軍與濟南軍區的第1軍對調駐地,移駐河南省開封市。1979年,58師參加了中越戰爭。
1985年,第20軍改編成第20集團軍,轄58師、60師和原43軍的128師,以及坦克十一師、炮兵旅和高炮旅(59師改編)。1989年,58師和128師至北京參與戒嚴任務。
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發生,第20集團軍赴四川救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