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5年多,小米公司從智能手機新兵一躍成為年營收120億美元、市場估值450億美元的全球第二大“獨角獸”公司,也躋身全球智能手機巨頭之列,與蘋果和三星等打對臺,讓世界見證了中國制造的創新奇跡和速度。
在國內市場持續快速發展的同時,小米近兩年也在其國際化進程中發力,與其他走出國門的優質中國品牌一起,以高性價比的中國制造產品逐鹿世界市場。
小米海外受熱捧
自2013年4月在中國香港和臺灣市場開賣手機之后,小米陸續進入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印度、巴西等市場,并拓展南非、尼日利亞和墨西哥等市場,在海外也掀起一股小米熱潮。
今年6月,小米在巴西圣保羅舉行了盛大的首發儀式,推出紅米2手機、小米手環和小米電源等一系列產品,數千熱情的“米粉”從巴西各地趕來參加小米的首發儀式,排起蜿蜒的長隊。據統計,首發儀式網上注冊的“米粉”超過8000人,現場還有更多未注冊的粉絲,小米不得不將演示活動加辦數場。小米新機在巴西發售首日,由于搶購的“米粉”太多,活動一開始小米網站即因訪問量過大而癱瘓。
在小米海外最大市場印度,小米4i手機的發布會現場異常火爆,這是一款專門針對印度市場開發的手機。“米粉”烈日下排長隊,不光吸引了印度媒體的目光,《華爾街日報》和路透社等國際知名媒體也對此進行報道。
發布會活動之前,小米向印度全國的“米粉”發出邀請,三天內有超過1.2萬人報名,最終約1600人拿到了門票,穿上代表小米的橙色T恤成為發布會觀眾。為了一睹小米真容,大量印度“米粉”不顧正午的烈日排隊等候兩個多小時,甚至有人驅車7小時趕來。
在此之前,小米在印度的網上銷售也堪稱瘋狂。今年3月,紅米2在印度正式開賣,短短幾秒鐘內,5萬部手機全部售罄。此前的幾輪網絡預售,每次也都是一兩分鐘內,上萬部手機一掃而空。
“三板斧”搶占海外市場
印度、巴西等手機市場競爭激烈,蘋果、三星、索尼等國際巨頭已占據大部分市場份額,小米如何實現突圍呢?
小米全球副總裁雨果·巴拉在接受采訪時介紹了小米攻占巴西市場的“三板斧”:一是在當地組裝,避免高關稅;二是線上銷售+線上營銷,完全依靠自營網站等網絡終端實現推廣、促銷和銷售,專注經營社交網絡和“米粉”俱樂部,從而節約了大量費用;三是為消費者提供個性化服務。
在印度,小米與當地最大電商弗利普卡特公司合作,在線銷售小米手機。憑借高性價比、將當地元素融入到手機系統,小米在印度取得巨大成功。
印度已成為小米海外增長最快和最大的市場。數據顯示,自2014年7月進入印度市場以來,小米牢牢占據智能手機市場前5的位置。2015年第三季度,小米手機在印度單季度銷量突破100萬部,環比增幅達45%。
小米的一位海外市場負責人表示,不斷打造讓用戶尖叫的產品和超出用戶預期的服務,通過電商平臺,將優質平價的科技產品直接賣給用戶,是小米海外市場摧城拔寨的秘訣。
小米就是利用這種“互聯網+”模式,以互聯網的思維做手機,主要通過高配低價,網店直營策略迅速打開大眾市場,以粉絲文化和口碑營銷代替廣告營銷,以電商代替實體店,給消費者提供性價比高的手機,最終贏得市場。
“新國貨”重新定義中國制造
小米的目標是世界第一的智能手機公司,但進軍海外市場也不乏挑戰,包括產品和員工本地化,原有的商業模式是否能適應目的市場,以及敏感的知識產權問題。
小米公司創始人、董事長雷軍不止一次表示,希望掀起一場“新國貨運動”,“新國貨”就是要比洋品牌品質更好、價格更低,使中國制造在全球的形象徹底改觀。
小米的創新步伐并未放緩,在提供高性價比手機的同時,小米還投資100多家上下游企業,將小米的核心理念移植到這些企業,從而打造完整的生態鏈。
小米海外市場負責人說,小米希望傳遞的信息和一直致力于推動的是“新國貨”運動,希望能將小米手機、小米手環、小米移動電源等優質平價的中國科技產品,通過互聯網的模式帶給全世界用戶,改變大家對中國制造的看法。
他表示,除了手機、電視、路由器,小米的“新國貨”產品線涵蓋了更廣泛的領域,如空氣凈化器、凈水器等,這些將重新定義中國制造。小米希望能夠像上世紀70年代索尼之于日本,80年代三星之于韓國那樣,帶動中國工業的發展和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