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廣州5月29日電 (記者 郭軍)“首屆中國區域經濟發展高層論壇”29日在廣州暨南大學舉行。來自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科學院、中國人民大學、南開大學、蘭州大學、武漢大學、上海財經大學、暨南大學等單位的著名區域經濟學者出席本次論壇。
暨南大學經濟學院覃成林教授研究小組在論壇上發布了《多極網絡發展空間格局——引領中國區域經濟2020》主題報告。該報告提出,為了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中國需要在“十三五”期間規劃和構建多極網絡空間發展格局,在全國范圍內形成多極支撐、軸帶銜接、網絡關聯、極區互動、各具活力的區域經濟發展新格局,引領全國區域經濟發展。
這個多極網絡空間發展格局由七大國家增長極、八大國家發展軸和三大經濟聯系網絡有序組合而成。其中,七大國家增長極分別是珠三角增長極、長三角增長極、環渤海增長極、長江中游增長極、中原增長極、成渝增長極、關中增長極。“四橫四縱”八大國家發展軸分別是長江發展軸、隴海–蘭新發展軸、東南沿海發展軸、滬昆發展軸、京滬發展軸、京廣發展軸、京津–沈哈發展軸、京津–包昆發展軸。三大經濟聯系網絡包括快速交通網絡、信息網絡和企業空間組織網絡。
該報告認為,中國經濟發展總體上處于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時期,全國區域經濟格局將隨之發生重大變化。引起這種大變革的動力來自于中國重回世界經濟中心地位,中國正在大力實施的“一帶一路”戰略、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和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等三大新戰略,中國經濟的區域接力增長態勢,以及區域經濟聯系網絡化等。拓展區域發展新空間是“十三五”及未來中國順利實現經濟結構轉型升級、轉換經濟發展動力、開啟新的發展軌跡的重要途徑之一。
該報告指出,構建多極網絡空間發展格局將能夠拓展中國的區域經濟發展新空間,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推動區域共享發展。
該報告還提出了多極網絡空間發展格局的建設重點。主張采取促進中西部國家增長極加快發展、推動東部國家增長極轉型發展、大力推進國家發展軸建設、加快建成快速交通網絡、提升信息網絡水平、統籌協調發展政策、發揮好國家頂層設計與地方創新發展的雙重作用等戰略舉措,構建多極網絡空間發展格局。
與會專家圍繞全國區域經濟發展的新形勢和新格局、全國區域經濟發展的新戰略構想等主題進行了熱烈地研討。中國人民大學區域與城市經濟研究所所長孫久文認為,需要從多方面重塑中國區域經濟格局。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魏后凱研究員提出,在新常態下中國區域經濟將會呈現出多元化格局。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劉勇認為,未來中國區域經濟一體化和分工協作將呈現新的體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