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0月19日電 (記者 阮煜琳)中國東北地區經濟發展步伐連年放緩,再度走到何去何從的十字路口,新一輪推進東北地區振興發展的戰略再次啟幕。
10月18日,國務院召開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推進會議,部署進一步推動東北振興工作。會議審議通過《關于深入推進實施新一輪東北振興戰略部署加快推動東北地區經濟企穩向好若干重要舉措的意見》和《東北振興“十三五”規劃》。
東北三省是中國新工業發展的搖籃,經濟發展曾取得輝煌的成就,但2014年、2015年中國東北三省經濟增速連續兩年位列全國末尾。數據顯示,2016上半年,東北三省經濟增速仍徘徊在末端,黑龍江、吉林名義經濟增長率分別是5.7%、6.7%;遼寧經濟增長為-1%,成為中國唯一經濟負增長的省份。
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經濟發展步伐連年放緩,全面振興東北經濟已上升為國家戰略。今年4月26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的若干意見》發布,提出到2020年,東北地區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取得重大成果,在此基礎上再用10年左右時間,實現全面振興。
8月22日,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印發《推進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三年滾動實施方案(2016-2018年)》,分年度明確了今后擬在東北開工的127個重大項目,涉及交通、能源、水利、工業、農業等多個領域,總投資將達1.6萬億元人民幣。
10月18日,國務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推進會議召開,部署進一步推動東北振興工作。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研究室主任魏際剛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說,當前中國東北正處于經濟發展何去何從的十字路口,中央部署進一步推動東北振興工作具有重大意義。振興東北,包括河北、西北在內的中國“三北”地區的經濟振興,關乎未來中國經濟發展的全局,尤其是目前東北地區經濟增速位列全國末尾。
魏際剛表示,東北地區在工業基礎、交通、區位優勢上都占有一定有利地位,所以說東北經濟發展緩慢有著深層次的原因:一方面受全國經濟轉型和結構調整,以及全球經濟增速放緩的大背景影響;另一方面,東北地區的改革開放、投資開發、吸引人才等方面相對滯后,未來東北發展要有新思維、新戰略、新要素。
魏際剛認為,東北地區經濟的發展,關乎中國經濟能否成功實現轉移升級和區域協調發展,加快東北地區經濟發展已經迫在眉睫。當前東北經濟發展的前提條件已經發生變化,東北地區需要通過改革吸引人才和資金,構建新的政商關系。要避免被邊緣化,東北必須扭轉逆勢,重新起航。
魏際剛說,網絡化、信息化、智能化、綠色化是未來制造業的發展方向。東北有良好的工業基礎,需要互聯網的技術和思維,不僅要投資硬件,還需要進行數據庫、軟件、知識產權等方面的投資,推動產業升級,其中包括產品升級、品牌升級和價值鏈的升級等。
“這是中央推動東北地區經濟發展的又一有力舉措。”賽迪方略副總裁、區域經濟專家黃磊對記者表示,會議提出振興東北要以更有力的舉措抓好穩增長和保民生,提出大力發展基于“互聯網+”的新產業新業態,在實施“中國制造2025”中重塑東北裝備競爭力。當前全國各地都在應用智能制造,利用新業態、新經濟重塑競爭力。中央希望東北跟上全國的步伐。東北的發展,需要市場的帶動,需要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加快國際化步伐,需要改變過去閉塞的狀況,尋找“出??凇保M行體制改革,吸引人才和資金,但這需要相當長的時間。
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胡鞍鋼認為,2003年,國務院作出實施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的重大決策。經過多年努力,東北老工業基地產業結構特征已經發生重大變化。東北全面振興需要打“持久戰”。今后十年,東北全面振興將成為未來中國“十三五”規劃和“十四五”規劃的關鍵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