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奇帆在全市質量大會上指出
努力把重慶經濟社會發展推向“質量時代”
1月26日,市長黃奇帆在全市質量大會上指出,要全面貫徹落實全國質量大會和市委四屆六次全會精神,深刻領會質量工作的歷史使命、時代要求和戰略意義,努力把重慶經濟社會發展推向“質量時代”,進一步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
黃奇帆說,質量不僅是提升產業企業競爭力的核心要素,更是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近些年,重慶深入推進質量強市戰略,質量工作和質量發展水平有了明顯提升,基本建立起“政府主導、部門聯動、企業主體、行業自律、社會參與”的大質量工作機制,全市主要產業的產品質量、工程質量、服務質量有了進一步提升,品牌經濟的集聚和拉動效應顯現,質檢服務能力水平進一步增強。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把推動發展的立足點轉到提高質量和效益上來。推動經濟社會發展邁向“質量時代”,這既是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客觀反映,也是培育和鞏固綜合競爭力的關鍵路徑,我們必須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堅持質量強市的戰略取向,切實把推動發展的立足點轉到提高經濟質量和效益上來,以過硬的質量不斷為經濟社會發展“強筋壯骨”。
黃奇帆說,不論產品質量、服務質量,還是工程質量、環境質量,能否與時俱進適應市場的需要,適應社會的需要,適應群眾的需要,主要看五個維度的發展水平:一是產業的集群化。這是一個地方質量提升的重要基礎。二是企業的品牌化。品牌是產品質量優異的核心體現,代表了一種檔次、一種標準、一種高度。對企業來說,品牌就是效益,就是競爭力,就是生命力。三是產品和服務的標準化。國家有國標,行業有行標,企業也應有自己的產品標準。正所謂“一流企業做標準,二流企業做市場,三流企業做產品”。四是生產流程的組織化。這是提升管理質量的核心。五是約束激勵的剛性化。不管是滿足國內日漸提高的消費需求,還是增強國外對中國產品的認同,都要求把產品質量安全放在首位。此外,從質量發展實踐看,推動重慶發展邁向“質量時代”,必須在技術進步、法治完善、道德提升三個層面把好關口。首先,提高質量的過程是技術進步的過程,必須把好“技術關”,不斷增強技術的引領力。第二,提高質量的過程是法治完善的過程,必須把好“法治關”,不斷強化法治的保障力。第三,質量提高的過程是道德水平提升的過程,必須把好“道德關”,不斷加強道德的約束力。
會上還表彰了中煤科工集團重慶研究院、重慶濰柴發動機廠等2013年度“市長質量管理獎”及提名獎獲獎企業。
副市長吳剛主持會議。
據重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