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3號,洛南縣南坪村張某家2400多斤小麥再次被盜。當時正感冒發燒的樊有宏身體極度虛弱,但是聞聽消息后主動要求到現場進行勘查。在現場勘查中,他發現該案被盜糧食數量大,應該多人作案,和以往作案手法相似,可以考慮并案偵查處理。通過多次在現場觀察和模擬,他細致地觀察和分析發現糧食柜旁邊的洗衣機有移動跡象,而要移動洗衣機,就得先移動洗衣機旁邊的玻璃茶幾,他通過對玻璃茶幾反復平行移動的推理,最終在茶幾邊沿背面發現三枚灰塵夾層指紋,并提取到指紋信息。隨后他很快將指紋帶到省上比對系統,經過3天的努力,通過與300余份指紋卡逐一篩選比對,終于鎖定糧食被盜案犯罪嫌疑人賀某,為破獲“10·08”系列糧食被盜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其實,樊有宏在商洛警界名氣最大的是測謊技術,經常在案件“山重水復疑無路”時,依靠自己的智慧,運用測謊技術,讓案件出現“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他依靠熟練操作心理測試工作,成功破獲了洛南“4·29”投毒殺人案、丹鳳“9·20”投毒殺人案、鎮安“9·28”爆炸殺人案等10余起全市重特大刑事案件。時至今日,市內不少兄弟單位,但凡有重大疑難案件還是要請樊有宏同志前去參與偵破。
2014年8月,洛南縣張坪水庫項目部職工陳某等4人剛領的工資1.8萬元工資被盜。張坪水庫是縣上的重點項目,工資被盜導致100余名職工情緒出現波動。縣委、政府要求限期破案,消除影響。專案組勘察現場、排查分析后認為該項目部3名人員嫌疑最大,但苦于缺乏直接證據,無法確定到底誰是案犯。為了迅速打破僵局,縣局指派樊有宏對嫌疑對象進行心理測試。經過有宏測試,各項證據最終都指向了該項目部工頭李某。然而,對李某的審訊卻是一波三折,案件依然遲遲沒有結果。
樊有宏對測試過程和結果進行了反復回放,根據案發后李某行蹤無重大變化這一線索,判斷出李某所盜現金尚在現場沒來得及轉移,想重新測試。剛好李某問訊時反復說自己沒拿錢,不行的可以重新測試。樊有宏對李某說:“警察不會冤枉一個好人,亦不會放過一個壞人,你安心吃完飯,可以再測試一次。”就在李某吃飯休息間歇,樊有宏根據現場線索重新設計了測試題目,最終巧妙地測試出了李某將現金藏匿在私家車內的重大信息。當偵查員從李某的面包車內查獲了被盜現金1.3萬元后,嫌疑人不得不低頭說,“我現在真是服了你”。親眼看著失而復得的現金,現場幾十名工人激動地說,“沒想到警察還真有兩下子”。而這,只是樊有宏利用測謊技術為案件偵破取得突破的諸多成功案例之一。商洛市七個縣區,有時遇到重大疑難久偵不破的刑事案件,就請樊有宏到場協助,常常成功告破。
危急時刻沖在前
泰戈爾曾經說過:“我們必須奉獻于生命,才能獲得生命”。刑事偵查雖然沒有抓捕罪犯時的驚心動魄,但這條充滿挑戰和榮光的戰線上,也常常伴隨有刀光劍影甚至流血犧牲。但,危急時刻樊有宏總是自己沖鋒在前……
2009年9月,寺耳鎮居王峪礦山發生一起爆炸案件,犯罪嫌疑人將礦洞內臨時儲存爆炸物品的庫房門炸開,取出雷管等爆炸物品準備報復他人,后被及時制止。要查清案情真相,必須對犯罪嫌疑人實施炸毀庫房門的現場進行勘查。可是,該礦洞年久失修且又剛剛被炸,隨時都有落石危險,在洞子沒燈光、硝煙彌漫、亂石叢生、堆放的炸藥庫隨時會有二次爆炸的可能的情況下,樊有宏給年輕同事丁永安說:“你不用進去了,我進去就行了”,毅然只身一人背起勘查器材,趟著洞內渾濁的積水,弓著腰在只有80公分高的礦洞內走了3公里才到現場進行勘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