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報 - 商洛之窗訊 (胡發卿 張先瑩 秦梔子)鎮安縣借助全市創建秦嶺美麗鄉村東風,堅持依托精品景區、分批次推進,構建鎮安美麗鄉村全域游。截至目前,桂林、巖灣2個村已獲得全市秦嶺美麗鄉村命名,豐收村、茅坪、云鎮等村,以其原生態的美景,淳樸的民風,完善的服務,吸引了絡繹不絕的游客。青銅關豐收村成立了“慶豐收旅游公司”,僅半年時間就接待游客1.6萬余人,實現旅游收入180萬元,群眾人均收入已過萬元。桂林村新增農家樂56家,家庭旅館21家,今年該村接待游客4.5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560萬元,通過美麗鄉村的建設帶動,走出了一條鄉村游帶動農民持續增收的綠色發展之路。
在美麗鄉村創建中,該縣確定了“縣級領導牽頭、行業主管、部門主抓、所在鎮包抓”的工作模式,形成了一個縣級領導主抓一個美麗鄉村協調工作,包抓部門整合資金項目,行業主管負責業務指導,鎮村具體實施的全方位創建機制,制定了《鎮安縣創建秦嶺美麗鄉村實施方案》,各村結合村情和文化生態資源,編制了各具特色的村級創建詳規,整合陜南移民搬遷,小流域治理等專項資金,全力保障并向創建村投入資金2.93億元,打造出了各具特色的美麗鄉村。在獨具少數民族風情邊貿集鎮的茅坪回族村,依托北陽山自然風光和湖北關歷史遺跡、穆斯林清真寺等景區,投入2600萬元實施了湖北關亭臺樓閣改造及特色民居改造工程,綠化樹木3000余株,建起了4.8畝的中心廣場和民族特色牌樓一座,打造出了一個東部旅游環線的重要節點。對位于塔云山、木王山旅游景區之間的坪勝村,縣里投資4800萬元結合生態旅游配套區建設,加快民居改造,實施綠化、美化、亮化工程,實現村莊綠化覆蓋率達到50%以上,建成休閑娛樂廣場、人行步道、水體景觀、亭臺軒榭,使美麗鄉村綻放在西部邊陲。投資最多的云鎮村位于陜西省命名的31個文化旅游名鎮云蓋寺,1.69億元的投資確保了古鎮修復、游客服務中心等旅游配套設施的建設,實現了改造后街古居50戶、設計建設戲樓等相關項目……
在創建秦嶺美麗鄉村的過程中,縣上圍繞陜南移民搬遷,山下建家園,山上建產業園,盤活綠水青山,吸引外地客商來鎮安投資生態農業園區,云蓋寺鎮小木嶺村的人們就深切體會到了原始原真原生態生活帶給他們的商機。西安客商劉鋒,走遍鎮安山鄉,來到小木嶺村,被這里千年的紅豆衫古樹,純凈的水質,寧靜的山村風貌所吸引,租了幾家出外打工農戶空置的土房,進行改水改廁,安裝了水質凈化器。租下了近500畝山地種植藍莓,養殖八馬香豬。盛夏暑期,他的家人朋友,開著車從西安到這里休閑避暑,10歲的小孫女說,她在西安后宰門小學上三年級,暑假和爺爺到山里來,這里環境好,還能拔草養豬,整個暑假都很好玩!在劉鋒的帶動下,成立了小木嶺村農林合作社,有35戶村民入社,讓20多個村民在家門口就業。村民詹先芳在此打工做飯、看管房間,經常為西安來的朋友,烹調山鄉土菜,每個月也能拿到2000元的工資。那些外出打工的村里人,時刻盼望著發展旅游,隨時回鄉建設美麗鄉村。云蓋寺鎮投入30萬元修建改建通村公路,為項目落地熱情搞好基礎服務工作。
良好的生態和廣泛的群眾基礎是創建美麗鄉村的動力源泉。圍繞建設山水美、服務美、生活美、文化美的四美鄉村,鎮安縣各鎮以保護生態,完善公共配套服務,提高村民收入,豐富百姓精神生活為出發點,全力打造美麗鄉村。如今,村民們坐在自己家里也可尋到商機,“賣風景”、賣特產、賣服務,都市游客們自駕游、團體游來感受農家生活的原汁原味、農村風光的原始質樸。豐收村的農家樂戶主朱昌生說:“過去我們這里窮,都以外出打工為生,如今村子搞美了,游客也來了,我家一年就接待游客2000余人,收入6萬多元!”大學畢業回村開辦農產店的張小燕忙得不亦樂乎,因為到鄉村來的游客走的時候,都要帶些土雞蛋、核桃、臘肉等綠色農產品,她半年時間店里收入就超過了6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