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尚鋒
美麗鄉村,是小康社會在農村的具體化表達。開展美麗鄉村建設,是建設“美麗中國”和“三個陜西”的具體行動,是豐富提升“秦嶺最美是商洛”品牌的重大舉措。但也必須清醒認識到,我市在美麗鄉村建設中,還存在著村容“面子”和業態“里子”不對等、村與村之間進展不平衡、顯山露水與文化挖掘不統一、鄉村品位提升和農民素質提升不同步等一些新問題。好在我市相關部門已經客觀冷靜地認識到這些問題。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這些論斷告訴我們,建設美麗鄉村,不僅僅是刷刷墻,換一下屋頂,更重要的是要挖掘鄉村生態休閑、旅游觀光、文化教育價值等,提升鄉村魅力,吸引城里人下鄉進村,享受農村旖旎風光、田園生活、鄉土氣息和民風民俗等,帶動相關產業發展,讓更多村民在家門口就業。所以,建設美麗鄉村,產業是根基,富民是核心。美麗鄉村需要有美麗產業。否則,村莊建得再美也會缺乏生機,甚至會成為新一輪“空心村”。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美麗鄉村建設的這股“源頭活水”,貴在堅持“美村”和“富民”有機結合,“美麗鄉村”需要“美麗經濟”來支撐,加快發展農家樂休閑旅游業和山區扶貧開發轉型,拓寬創業增收渠道,促進農民增收致富,始終是美麗鄉村建設的題中之義。就我市來說,就要緊緊圍繞民富村強的目標,大力發展餐桌經濟、周末經濟和假日經濟,做好做精“商洛八大件”,著力在鄉村體驗、鄉村休閑、鄉村養生、鄉村度假等方面下功夫,實現由鄉村休閑向鄉村生活的深度轉型。也應跳出“景點體驗”傳統模式,精心打造多元新業態綜合體,將“全域旅游”“創意旅游”“情感旅游”“無景點旅游”等新業態展現得淋漓盡致,推動農業生產經營形態多樣化,塑造差異性的鄉村旅游特色產品,推進“產品變禮品、園區變景區、農民變股民”,增強農村集體經濟造血功能,讓美麗鄉村走得更長遠。
建設美麗鄉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期的強力推手,是一項長期的系統的內涵豐富的民生工程,這需要我們堅持數年、久久為功。目前,我們正走在建設“美麗鄉村”的路上。對于鄉村來說,美麗并不意味著更寬敞的道路、更豪華的酒店和更商業的古鎮,而是要產業獨特、阡陌有序、古樸整潔與和藹可親,一顆老樹、一口水井,一片林園、一股清泉,一天陶醉、一夜甜美就足以打動人心。美麗鄉村不僅僅需要寧靜、美麗、規則和浪漫,也更需要美麗的產業來為美麗鄉村注入源源不斷的生機與活力,這是我們追求并能夠實現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