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拉蒂尼利用法國世界杯上位在手段上,普拉蒂尼和他反對的布拉特沒有本質區別,只不過,他還沒有爬上權力的最頂峰就栽了……
布拉特和普拉蒂尼被禁足八年,相對于一直給外界“標準老政客”印象的布拉特,球員時代無比輝煌的普拉蒂尼從云端跌落更讓人唏噓。普拉蒂尼曾總結說:“我在每個年齡段獲得了可能獲得的一切,20歲在踢球,30歲做了教練,40歲主政足協,50歲做歐足聯主席,60歲呢,可能要去啃書本了!”他沒料到的是,自己在60歲這一年卻身敗名裂。解讀普拉蒂尼脫下球衣穿上西裝后的從政之路,可發現他不是自己參選時所標榜的“干凈的競選者”,這是一位“天生政客”,和布拉特并無本質區別。
球員時代
創建個人品牌做生意、參與慈善活動樹威望、利用媒體積人脈
他充分展現政客潛質
“如果你看過球員普拉蒂尼在新聞發布會上的表現,就會對他后來身居高位感到順理成章,他在歐足聯中扮演的角色,某種程度上就是他在球場上所熟悉的位置——絕對的NO.1,可以運籌帷幄展現領導能力。”——法國《隊報》前總編輯埃爾諾
在球員時代,普拉蒂尼就是一個很會來事的人,很早就創立了“10號普拉蒂尼”的個人品牌,除了賣服裝之外,還經營著自己的形象,在當時有這個眼光的球員屈指可數。當球員時,普拉蒂尼借助自己的公司在各個領域關愛球員和青少年,比如為那些視力不好的球員設計超薄鏡片、投身到青少年戒毒工作中……這些舉動為他輕松贏得了贊譽和樹立了威望。
早在1987年,普拉蒂尼頻頻與法國的電視機構合作,后來法國電視一臺也找到普拉蒂尼,希望合作一檔由普拉蒂尼與高端人士對話的節目。普拉蒂尼后來坦承,他想利用這個節目走進一些全球重要人物的世界,比如當時的美國總統、摩納哥國王、沙特國王都答應出鏡,只是后來節目因故取消。由此可見,球員時代的普拉蒂尼已非常清楚應該利用各種資源積累人脈。 普拉蒂尼在球員、商人、媒體人這些不同領域的“跨界演出”,讓他更為成熟、老到和世故,球員時代的他已具備了成為政客的潛質。
初涉政壇
放棄執教皇馬,進入法國世界杯組委會
他對權力場生活甘之如飴
“我在組委會覺得一切如此新鮮,如此美妙,我一點都不掩飾我的開心和激情。盡管國際足聯經常給我們出難題,但對我來說,有那么多可以學習的東西,這難道不是一個美好的時代嗎?我覺得做一個足協或足聯的主席,比做一個球星能發揮出更大的作用。”——普拉蒂尼
1987年,32歲的普拉蒂尼退役。不久,普拉蒂尼出任法國隊主帥,并帶隊打進了1992年瑞典歐洲杯,但在決賽圈中小組賽即被淘汰。離任后的普拉蒂尼有兩個選擇,一是到皇馬執教,當時皇馬已經向他發出了明確的邀請;二是進入法國為申辦1998年世界杯而成立的申辦委員會工作。
眾所周知,普拉蒂尼選擇了后一條路。在法國成功獲得1998年世界杯主辦權后,普拉蒂尼成為世界杯組委會雙主席之一。其實,當時的法國足協主席薩斯特才是組委會主席的當然人選,他是法國申辦世界杯的發起人,也是成功舉辦1984年歐洲杯的頭號功臣。這樣一位法國足壇資深巨頭,最終卻要和不滿40歲的“生瓜蛋子”分享組委會主席一職,這個過程中普拉蒂尼在球員時代積累的聲望和人脈起到了關鍵作用,當時的民意調查,超過90%的受訪者支持普拉蒂尼主持組委會工作,就連時任法國總統的密特朗也親自對普拉蒂尼發出了邀請。
在法國世界杯組委會工作期間,普拉蒂尼就顯示出了對權力的渴望和高明的手腕。最開始是薩斯特決定一切,但到后來卻是普拉蒂尼主宰具體事務,薩斯特只負責與政府部門溝通和簽署文件,當時薩斯特想將世界杯市場招商外包出去,也被普拉蒂尼“阻擊”。當時在世界杯組委會擔任媒體和公關部總監的埃爾諾曾透露,組委會繁重的工作和與國際足聯的溝通問題讓薩斯特焦躁不堪,經常叫囂下周就不來上班了,但普拉蒂尼卻從不憂慮,總是一臉笑容。
成功上位
利用布拉特上位,不斷推出新政只為籠絡人心
他是改革家更是投機者
“普拉蒂尼是希望通過與布拉特的合作,提升自己在國際足聯的影響力,這是一個機會主義者的做法!”——曾擔任過布拉特顧問的托格諾尼
法國籌辦世界杯,讓普拉蒂尼和時任國際足聯秘書長的布拉特打得火熱,普拉蒂尼也認識到布拉特高超的政治手腕和權謀值得自己學習。1998年在布拉特決定參加國際足聯主席競選時,專門邀請普拉蒂尼擔任競選顧問,當時普拉蒂尼甚至掏錢在巴黎為布拉特競選舉辦新聞發布會
在布拉特成功當選上位后,普拉蒂尼也成為國際足聯和歐足聯的雙料執委,此前,他還當選了法國足協副主席。不過這些都不是普拉蒂尼的終極目標。2007年1月他參加歐足聯主席競選,布拉特還專門為其拉票,最終普拉蒂尼以四票優勢險勝謀求連任的約翰松。當時讓普拉蒂尼勝出的四票來自英國的四個協會,此前這四票被認為是約翰松的囊中之物,但普拉蒂尼卻成功策反了他們擊。不過當選歐足聯主席后,普拉蒂尼卻根本沒有任何知恩圖報的想法,多年來他施政時頻頻打擊英超,這是因為當時英超在歐洲足壇太過強勢,違背了普拉蒂尼追求均衡的戰略規劃。
與同英倫勢力翻臉一樣,普拉蒂尼在羽翼豐滿后也和布拉特分道揚鑣。當選歐足聯主席一年后,他就阻擊了布拉特提出的“各國聯賽至少要有6名本國球員首發”的計劃,但實際上普拉蒂尼本身也反對外援泛濫,但為了維持歐足聯與國際足聯對立的氣氛,確立自己在歐足聯的地位,才不惜為反對而反對。其實縱觀普拉蒂尼在歐足聯執政中樹立的“改革家”形象,可以發現他對賽制、體制的改革最感興趣,比如歐冠擴軍、歐聯杯擴軍、歐洲杯擴軍、多國聯辦歐洲杯等等,因為這樣的改革必然讓某些群體受益,能讓他贏得更多的支持者。但對于球場上的技術革新,這位“改革家”卻毫不感冒,普拉蒂尼就堅決反對門線技術,他寧愿把場上裁判增加到五人,因為引入電子手段不會給他帶來實際的支持者,而為裁判提供更多的工作機會,則可以示好這個群體。普拉蒂尼的確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投機者,他所有的改革都是為了讓自己積蓄力量,擴大影響力,從而沖擊國際足聯主席寶座。
成都商報記者 姜山
普拉蒂尼 從政時間軸
1987年 普拉蒂尼宣布退役
1988年 普拉蒂尼執教法國隊
1992年 普拉蒂尼辭職離任
1992年 普拉蒂尼擔任法國世界杯組委會兩主席之一
2001年 普拉蒂尼當選法國足協副主席
2002年 普拉蒂尼當選國際足聯和歐足聯雙料執委
2007年 普拉蒂尼當選歐足聯主席
普拉蒂尼上臺后削減大國聯賽歐冠席位,讓更多小國球隊能直接進入歐冠正賽
2009年 普拉蒂尼計劃推出財政公平競爭政策,從2012年開始實施
2011年 普拉蒂尼連任歐足聯主席
2012年
普拉蒂尼提出歐冠正賽從2016年開始由32隊擴軍至64隊,讓更多小國球隊能參與歐冠正賽
普拉蒂尼主導通過2016年歐洲杯從16隊擴軍至24隊的提案,讓更多球隊能參與歐洲杯正賽
普拉蒂尼提出,要在2020年歐洲杯上實現12個國家聯辦
2013年
普拉蒂尼建議世界杯由32支擴大到40支,讓更多球隊能參與世界杯
2015年
3月,普拉蒂尼再次連任歐足聯主席
7月,普拉蒂尼宣布參選國際足聯主席
10月,普拉蒂尼被國際足聯道德委員會禁足90天
12月,普拉蒂尼被國際足聯道德委員會禁足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