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著國際足聯道德委員會開出的八年禁足令,盡管布拉特在新聞發布會上信誓旦旦地聲稱要到各種法庭上訴、追回自己的清白,但所有人都知道,這注定是一場無益的抗爭,一股強大的力量正以迅雷不及掩耳的勢頭把他掃出歷史舞臺。布拉特所做的一切,不過是力圖讓自己輝煌燦爛的足球政治生涯有個體面的終結,這更像是困獸猶斗。
與布拉特的足球政治生涯一同走向終點的,還有他多年來苦心經營的王朝。從1975年開始,布拉特為國際足聯工作40年,將世界足球的發展提升到新的高度,卻也留下更多負面消息。也許正如有人評價的那樣:他在年輕時演過戲劇,這一輩子都是演員。
從“吊帶襪之友協會主席”到國際足聯主席
1936年3月10日,約瑟夫·布拉特出生于瑞士小鎮威斯帕,作為一名足球運動員,布拉特恐怕是失敗的。他從沒參加過職業足球比賽,只效力過瑞士當地一家三流俱樂部,當了一年的業余球員。
不過布拉特的優勢并不在此。他一生經歷豐富,20歲就是瑞士體育記者協會的一員,多次采訪過奧運會。直到現在,他都不忘告訴媒體:當年我也是體育記者。大學畢業之后,布拉特在瑞士旅游協會擔任公共關系主管。你不得不承認,布拉特是個天才,精通法語、英語、西班牙語、意大利語,在任何崗位工作,他的語言天賦、決斷力都非同常人。
38歲之前,布拉特似乎跟足球政治沒什么聯系,甚至,他還有一些奇葩的頭銜。譬如30多歲時,他在一個名為“吊帶襪之友世界協會”的組織擔任主席,這個由16個國家100多個男人組成的協會,旨在抵制女性穿著新潮的連褲襪,保護傳統的吊帶襪——聽起來有幾分荒謬。
上世紀70年代,布拉特在浪琴表公司擔任公共關系部主管,這是他跳向足球圈的關鍵時刻。后來,布拉特在阿迪達斯總部接受培訓,幫助阿道夫·阿迪·達斯勒(阿迪達斯創始人)運營一個與浪琴的合作項目。布拉特與達斯勒關系極佳,而阿迪達斯又是FIFA第一贊助商,通過達斯勒的引薦,布拉特1975年進入國際足聯,擔任技術指導。隨后,憑著出色的溝通交流能力,以及對時任國際足聯主席阿維蘭熱的“忠誠”,布拉特當上了FIFA秘書長,并且被阿維蘭熱欽定為自己的接班人。
1998年FIFA主席競選,在國際足壇有相當地位的布拉特,“向每位非洲的投票代表塞了5萬美金”,最終,布拉特111比80戰勝最大競爭對手約翰松,正式成為FIFA主席,開啟他的時代。
打擊異己的工具,卻變成砸了自己腳的石頭
在布拉特執掌國際足聯的17年里,覬覦FIFA主席職位的人多如牛毛,從1998年的前歐足聯主席約翰松、到2002年的哈亞圖、魯菲南、鄭夢準,再到2011年的哈曼、杰克·沃納,以及今年的阿里王子,然而他們無一是布拉特的對手。
2002年FIFA競選前,布拉特遭到老鄉、前FIFA秘書長魯菲南的背叛,后者聯合鄭夢準、約翰松和哈亞圖3名副主席,揭發檢舉布拉特,請求支持哈亞圖上位。布拉特豈是等閑之輩,他從鄭夢準這里找到突破口,承諾給韓國隊世界杯優待,成功降服鄭夢準。鄭夢準的臨陣倒戈,使得布拉特擊敗哈亞圖連任,他繼任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以“財政問題”將魯菲南清除。
比利時足協主席、國際奧委會執委德胡赫這樣評價布拉特:“他是足球教皇,是個極端聰明的人,知曉一切,認識所有的人,擁有豐富的政治手腕?!?/p>
值得一提的是,對布拉特開出八年禁足令的道德委員會正是于2006年德國世界杯前夕在布拉特的授意下成立的,并且一度成為布拉特打擊異己的有力工具。這或許正應了那句老話:搬起石頭卻砸了自己的腳。
一部失敗的電影,成為布拉特的注腳
今年夏天,一部名為《激情聯盟》的電影在美國上映,這部電影由國際足聯投資2500萬美元拍攝,整部影片只有阿維蘭熱與布拉特兩個主角。為了更好地塑造主席先生的高大形象,還請來了《海上鋼琴師》的主演蒂姆·羅斯飾演布拉特。然而影迷們對于這部充滿謊言的影片毫不買賬,《激情聯盟》在美國上映第一周,全部票房為607美元。著名的互聯網電影資料庫IMDb為其打了2.0分,這屬于垃圾電影的評分。參演的蒂姆·羅斯也發聲,表示自己永遠不會去影院看這部電影,“我非常恨自己演了這樣一個角色?!?/p>
當然我們不能否認,布拉特這17年也并非一無是處。比如他大力發展青少年足球,舉辦U17和U21青年世界杯;比如1998年上臺之后,布拉特沿襲阿維蘭熱的想法,啟動向第三世界傾斜的世界杯擴軍方案,1998年世界杯從24隊擴軍32隊。不過,布拉特更多的都是不切實際的想法,正如德國媒體所言:“布拉特有50個建議,但其中51個都是餿主意。”比如兩年舉辦一次世界杯、徹底取消越位規則、女球員穿緊身球衣、為提高進球率改為10人制……
在前天的發布會上,布拉特最后對外界說的一句話是:“我會回來的!”聽著頗有幾分灰太狼的感覺。然而,他回來又能怎樣?以往的江湖已經風消云散,國際足聯也已變天。只有各種各樣的交易和無窮無盡的權斗,永遠不會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