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陳可鑫 金煒康)今年以來,商南縣始終把河長制作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落實綠色發展理念的重要抓手,不斷健全機制,加大綜合治理,強化保障措施,全力以赴抓好治水興水各項工作,打造水清、河暢、岸綠、景美的水生態環境。
商南縣健全常態巡查機制,組建“河小青”服務隊,開展“保護母親河”主題宣傳活動8場,增強廣大干部群眾保護河道的意識,并常態化開展巡河,全面巡查河道水質狀態、岸線設施、生態環境等情況,及時發現并整改現存問題,協調解決歷史難題,全力保障河湖生態健康和功能完好;健全全程監管機制,建立“四長”協同和“12345政務熱線+河長制APP舉報”雙平臺監管機制,積極受理群眾反映事件,辦復率達100%,形成政府主導、群眾參與、社會監督的工作格局;健全聯動執法機制,整合水利、公安、檢察、法院等部門執法力量,開展“清四亂”等聯合執法行動12次,拆除違建31處,封堵入河口37處,設立警示提醒牌260塊,共同營造全社會愛水、護水、節水的濃厚氛圍。
商南縣以河長制為抓手,瞄準重點領域,開展綜合治理。針對水資源管理,各級河長靠前指揮,推動加強地下水雙控管理,牽頭完成農灌井、人飲井《區域水資源論證報告書》編制工作。在河長的監督協調下,依規核發取水許可證、收繳水資源稅、追繳水土保持補償費,推進過風樓灌區、永富灌區農業綜合水價改革,從制度層面規范水資源使用。針對水環境改善,大力推進26個全域污水處理PPP項目建設,建成污水處理廠(站)21座、支管網137.48公里;鎮級河長落實屬地責任,將41座農村污水處理站納入市場化運營,確保污水應收盡收、達標排放。此外,各級河長協同發力,對滔河等14條河流進行健康評價,采用植草護坡、生態石籠等柔性技術治理河道,新增河道綠化1500畝,持續優化河道環境。針對水災害防御,各級河長定期對分管流域內的水庫、山洪災害風險區、涉河橋梁等重點部位進行全面排查,建立隱患臺賬并限期整改,及時消除防洪安全隱患。同時,統籌協調各方力量,修建防洪工程,充實應急搶險隊伍,筑牢水災害防御的“銅墻鐵壁”。
為提升河長制工作質效,商南縣還制定了《河長巡河工作規范》,明確各級河長責任,根據工作實際,及時調整縣、鎮兩級河長共27人,并為縣河道管理站增加編制9人,充實工作隊伍。同時,每年列支50萬元作為河長制工作經費,保障河道監管、河湖劃界、健康評價、禁墾區劃定等工作,投資建設河道視頻監控指揮中心,在丹江、清油河等重點河流沿線和重點礦山企業,安裝高清攝像頭43個,購置無人機1架,推動監管數字化、智能化升級,為河長制工作提供科技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