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圖 吳振學
地處商南縣城文化路東段臨街處有家“起點車世界”門店,店主是位體位畸形的中年漢子——劉海鋒。進入“六六順”之年的他,靠摸爬滾打一路“走”來。自強自立,從修鞋小攤開始直到現在經營品牌大店,成為殘疾青年的榜樣。
與不幸身世抗爭
1979出生還未滿月,劉海鋒屁股上凸出雞蛋狀大的不明包塊,到商洛醫院被確診為天生腦積水疾病所致,主治醫生坦言:可做手術,但手術成功率可能極小,后手術失敗。從此小海鋒的雙下肢慢慢失去知覺,不能動彈,四歲之前飲食與大小便,完全靠父母照顧,作為上有老下有小的農民家庭,父母哪能整日在家照料孩子。為不影響下地勞動,父母只好請匠人做了一個孩童專用木“轎車”,在固定座車里讓爺爺奶奶幫助照看,后來弟妹相繼出生,無暇顧及,只好由他在室內任意爬行玩耍,有時全家人在外忙活,為防意外,父母只好連娃帶車搬到地頭樹蔭下邊干活邊看護。由于他下肢神經失能、經絡不通,加之雙腳長年在地拖動摩擦,致使左腳小趾和右腳一趾頭先后潰爛失去,他在病魔摧殘下痛楚、煎熬著生活。更令人憐惜的是:天資聰明的小海鋒眼巴巴瞅著小伙伴們一個個在曠外戲耍玩樂,后又背著書包蹦蹦跳跳去學校讀書,他是多么的羨慕,渴望的目光又是那么強烈。父母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他們便找來別家小孩用過的課本,教他拼音認字、識數運算。逆境中磨礪成長的海鋒,非常好學,通過課本、弟弟幫助、看電視講座、查閱字典等方式,11歲時就達到完小學生水平,接著又自學初中課程,基本掌握了初等中學知識。
堅韌不拔奮自強
海鋒不忍心成為父母親的累贅,從十二歲開始“實施行動”:用木橙(長30厘米、高15厘米)做為特殊“拐杖”,挪動時用左手把住,右手扶著左腳協調移步,堅強地反復練習,很快除較高處不可觸及外,平處范圍可逐漸依地“行走”。至此,他為減輕母親負擔,主動幫助擇菜、燒火煮飯,剝花生、玉米、剁豬草、洗衣服、學做針線活等。
隨著年齡的增長,海鋒不甘寂寞和靠家人養活。他想自己賺錢養活自己,1999年春,他讓父親在離家約150米處買下一個簡易木棚,坐輪椅早出晚歸在那里做起上鞋底、修補鞋的小生意。邊琢磨邊干,可是手中錐子和割刀不認人,兩次割取膠皮不慎劃破了左食指一、二關節;多次上鞋底被錐扎,鮮血直流,但他咬緊牙關沒流一滴眼淚,硬是堅守,很快就練出了好手藝。由于他出手的鞋不僅美觀,并且收費合理,鄉親都樂意光顧他的鞋店,收入也不錯,他看到了自己的人生價值,感覺靠自己雙手能養活自己,自信心大增,整天樂呵呵的。
五年后,有了一定資本的他,決定賭一把:辦門市,經營糧油、干鮮菜、日用品、農資、良種等,為辦好這個綜合商店,他虛心請教,還專門買臺電腦學習;還購置了汽三輪做為運輸車,時常早晨四點多起身去縣城進貨,七點多到店開門售貨。然而劉海鋒這種“達人”做生意,比健全人會遇到更多困難,但他只抱定一個理念:認準的事再難也要做下去。期間,曾在運貨途中因剎車故障造成車翻,幸虧人沒傷著,又一次,會車時不慎向路外側翻致左手腕骨折,困境和傷害并末讓他退縮,反而使他更加堅強,邊養病邊照常營業,因所經營商品對路、新鮮且價格穩定,顧客盈門,生意紅火。
爭做“飛翔的雄鷹”
店面后來因高速路建設而被拆沒。積累了經商經驗的劉海鋒,重新定位發展思路,執意實現“飛翔的雄鷹”之夢(他的網名)。2014年金秋,通過對縣城市場的全面考察與預測,參考網絡信息,他決定開辦一家品牌店,選址在縣城文化路人囗流量密集處,主營阿米尼山地車,做為深圳阿米尼集團品牌(自行車、童車)的商南代理商,兼營各種童車、兒童玩具、體育用品系列等。努力掌握適宜當地消費者需求與服務技能,是他最大的心愿。白天店里忙,海鋒經常在夜間鉆研市場營銷學,探索利用網絡信息與服務功能平臺進行“充電”,促進銷售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