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門口掙錢
走進富水鎮吉祥小區,碰到了操功喜剛剛從職中鞋廠下班回來。他騎著摩托車帶著孩子,熱情地招呼我們到他家喝茶。談及移民搬遷的事,他說:“以前住在文化坪,常年在外打工,小孩上學還得在鎮上租房子。現在住到了鎮上,在家門口就能找到工作,還能照顧到家里,確實挺好的。”
據了解,該小區已經入住240戶,大多來自黑漆河、沐河、洋淇等周邊偏遠山區,有80多人在職中鞋廠、天和泥漿等企業上班。該鎮今年啟動的如意、濱河、沐河和幸福2區等4個移民小區318套搬遷房已完成主體建設,墻體粉刷、道路硬化等掃尾工程也已結束,整個工程在 6月底全部完工并交付使用,318戶居民入住新家。未來幾年,富水鎮還將陸續實施陜南移民搬遷1640戶6230人,屆時將有更多的貧困邊遠山區群眾搬遷到交通便利、居住條件好的城鎮生活。
商南縣實施移民搬遷以來,按照“一點一策、一戶一法”的要求,結合全縣大力實施的畜禽“百千萬”養殖、“5個20萬畝”經濟林和千畝設施蔬菜等建設工程,引導各移民戶因地制宜發展經濟林果、設施蔬菜、畜牧養殖等產業項目。在移民安置區建成了3個省級現代農業示范園區、3個市級現代農業園區、5個縣級現代農業示范園區,有效解決了移民戶轉移就業問題。同時,依托資源優勢,狠抓工業園區、農產品深加工和旅游配套服務項目建設,優先安排搬遷群眾參加“雨露計劃”、農民工返鄉創業培訓等,增加公益性崗位、加強就業指導,努力實現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享受城市人的生活
每到夜幕降臨,商南縣清油河鎮移民新區廣場便熱鬧非凡,附近的村民紛紛涌向廣場,有的邊走邊說,有的敲鑼打鼓,有的翩翩起舞,還有人在健身器材上摩肩扭腰、踢打推揉……
今年5月搬進這個移民小區的楊正全高興地說:“小區附近有超市,洗澡用太陽能,孩子上學、老人看病都很方便,跟城里人沒啥兩樣!”清油河鎮先后投入資金65萬元,為移民新區安裝路燈76盞,設置垃圾桶、果皮箱各60個,配備專職清潔工3名、鐵皮垃圾箱70個、垃圾轉運車1輛,著力改善移民小區環境面貌。
商南縣把移民搬遷與新農村建設、旅游景區、工業園區、農業園區、美麗鄉村建設相結合,統籌水、電、路、訊等基礎設施,兼顧學校、醫療衛生、商貿三產、休閑娛樂等配套設施發展。累計投資“小配套”建設資金1.23億元,“大配套”資金1.51億元,為移民小區新建幼兒園2所、中學1所、衛生室26個、農家書屋30個、橋梁4座、農村飲水工程87個、社區活動場所8600平方米,硬化路面28.26公里,配備垃圾車36個、垃圾填埋場37個,既為移民戶后續生產生活打下了基礎,也提升了城鎮一體化發展水平。
另外,為確保陜南移民搬遷安置工作有序有效推進,商南縣建立了以年度目標責任考核為重要抓手的目標管理機制,以“月考季評”為重要內容的督查研判機制,以白色跟辦、藍色催辦、黃色督辦、紅色查辦“四色單”和流動紅旗、黃牌警告等為重要方式的過程督辦機制,以公開承諾、通報批評、后進約談、警示訓誡、引咎辭職為重要手段的責任追究機制等五項硬性機制,在全縣上下形成任務倒逼、形勢緊逼、責任推逼、天天逼進的工作態勢。
(王緒海 曹宗國 孫傳卿 徐飛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