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行業服務差,主因在于“消化不良”。在經濟增長、網購興旺、消費升級等因素的帶動下,快遞企業忙著跑馬圈地搶占市場,卻忽略了在品質和服務方面下功夫
我的一位朋友是網購達人,每次上網買東西,總要為選哪家快遞公司糾結:有的公司價格適中,卻常常無法保障配送時間,承諾3天送到但要拖延一個星期;有的公司速度很快,送貨小哥卻可能很“任性”,動不動把人氣得夠嗆;有的公司服務態度不錯,卻總出現快遞丟失事件,事后解決時各方扯皮不勝其煩。掂來量去,難以選出一個中意的。
朋友的要求太高嗎?恐怕不是。配送時間、服務態度、快遞安全,都是消費者對快遞服務的基本要求,并不過分。朋友的遭遇是個案嗎?恐怕也不是。中消協公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消協組織接到郵政快遞類投訴13240件,比去年同期增長62.37%,增幅在服務大類中排名第一。如此看來,讓消費者備感糾結的快遞業,確實該從自身找找病因了。
快遞行業服務差,主因在于“消化不良”。在經濟增長、網購興旺、消費升級等因素的帶動下,快遞業這幾年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從2013年的1441億元到2014年的2045億元再到2015年的2760億元,全國快遞行業收入近3年平均增速超過30%,成為經濟領域一大亮點。面對這么好的發展機遇,快遞企業忙著跑馬圈地搶占市場,卻忽略了在品質和服務上多下功夫。
典型的就是價格戰。為了爭奪訂單,快遞企業在價格上用狠招,拿同城快遞來說,有公司聲稱首重8元,就可能有公司聲稱首重6元。價格一旦降下來,等到控制成本時,難免犧牲一部分質量,甚至不得不動一些歪心思。比如,按照公司的考核要求,快遞小哥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處理幾百個快件,如此快節奏下,再要求他們每件商品都輕拿輕放,就有些不切實際。環環相扣的惡性反應,進一步加劇了快遞市場亂象。
有人說,快遞行業市場蛋糕大,靠拼價格也能吃得飽。短期來看或許如此,但若把眼光放長遠些,就會發現并非如此。當前,我國消費市場升級趨勢明顯,快遞服務需求的個性化、多樣化、品質化也愈加明顯。如果只顧價格,不重品質,且不說行業蛋糕能不能越做越大,對于企業來說,也難以形成品牌優勢,最終逃不開被市場淘汰的命運。
快遞想要更好發展,還需加強行業規范。企業做好快遞安全、送貨時間、服務態度等基礎功課,就像是長跑選手做好熱身運動,絕對不會吃虧。監管部門需要營造規范有序的市場環境,讓市場發揮“好服務有好回報”的配置功能,激發快遞企業改善服務、爭創品牌。
快遞不僅傳遞商品,也傳遞服務,甚至傳遞愛心和溫暖。在消費升級尤其是電商蓬勃興起的大趨勢下,快遞業的發展前景毋庸置疑。跟上新需求的步伐,練好服務品質的基本功,快遞業才能在自身更好發展的同時,讓消費者收寄快遞時少一些無謂的糾結,多一些由衷的點贊。
《 人民日報 》( 2016年04月08日 1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