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周尚伃
2024年是中國經濟發展不平凡的一年,面對外部壓力加大和內部困難增多的“逆風局”,民生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陶川認為,中國經濟展現出“總量穩,結構優”的特質。尤其是隨著去年9月份一攬子增量政策的推出,經濟邊際上出現了諸多積極變化,企業和居民信心持續改善。2024年中國經濟在新質生產力發展、暢通國內大循環以及房地產止跌回穩等方面呈現出如下亮點:
一是新型工業化穩步推進,煥發制造業新起點。2024年我國新型工業化發展效果顯著,在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等方面取得長足進步,從而推動工業增加值穩步增長。新型工業化助推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足以說明當前工業制造業的“新質”成色十足。除此之外,工業結構的轉型也終將促成出口的轉型升級。比如“新三樣”已成中國出口新名片——2024年前三季度,我國出口電動汽車、鋰電池和光伏產品7578.3億元,占我國出口總值的4.1%;“新三樣”出口市場遍及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全球受到廣泛歡迎。引領我國高質量發展的新能源產業厚積薄發,逐步滲透到各地的新能源產業建設進程中。
二是“兩新”提振消費,暢通內循環。回顧2024年,“兩新”政策無疑是提振消費的一大抓手。自2024年7月份超長期特別國債為“兩新”加碼以來,與消費品以舊換新相關的家電、汽車等產品社零增速明顯提振,從而帶動社零整體增速上行,可以說,2024年的“兩新”政策收獲了正反饋。通過這一政策舉措,更多的高質量耐用消費品可以進入居民生活,在更好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同時,釋放更加強大的發展動力,國民經濟循環質量和水平大幅提高。
三是房地產政策供需兩端協同發力,樓市止跌回穩初現曙光。回顧2024年,穩樓市舉措持續加碼,重要的轉折點在9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首次提出“要促進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顯示出政府為市場設立估值底線的決心。而與之呼應的,是從中央到地方,打出房地產超重磅“組合拳”:降低存量房貸利率、降低LPR、放松優化限購限售政策、優化地產交易稅費等多項寬松增量政策應出盡出。
陶川認為,在一系列政策措施作用下,2024年第四季度整體市場走出一條上升曲線,數據顯示出“量價齊穩”的積極信號,如10月份、11月份一線城市二手住宅價格自2023年10月份以來首次轉漲,住建部公布10月份二手房網簽成交量同比增長8.9%,連續7個月實現同比增長。特別是年末的“翹尾行情”更顯樓市止跌回穩的成色——克而瑞檢測數據顯示2024年12月份北上廣新房、二手房成交同比均延續正增長。這背后更重要的是市場預期正在積累,有助于克服過往政策的脈沖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