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韓昱
“兩新”(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工作又有新動向。
在1月3日國新辦舉行的“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成效”系列新聞發布會(以下簡稱“發布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副秘書長袁達表示,今年,將大幅增加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規模,加力擴圍實施“兩新”工作。
向前回溯,2024年3月份,國務院印發《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此后“兩新”行動在各地火熱開展。同年7月份,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印發《關于加力支持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的若干措施》,統籌安排3000億元左右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加力支持“兩新”工作。
從效果看,袁達在發布會上表示,去年以來,“兩新”工作對擴大有效投資、提振居民消費、加快綠色轉型的綜合效應持續顯現。比如,設備工器具購置投資快速增長,汽車報廢和置換更新、家電以舊換新銷量明顯增加,新能源汽車、一級能效家電銷售占比持續提升。
“‘兩新’工作是我國激發消費潛能、拉動消費增長的一種有效途徑,從去年下半年加大實施力度以來取得了明顯效果。”中國財政學會績效管理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張依群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兩新”實施力度預計會明顯超過去年,政策帶動效應會比以往更為突出,也將成為拉動今年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之一。
中國數實融合50人論壇智庫專家洪勇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大幅增加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規模并加力擴圍實施“兩新”工作,預計可顯著促進經濟增長。
對于今年“兩新”工作,袁達在發布會上介紹,一是擴大范圍。將設備更新支持范圍擴大至電子信息、安全生產、設施農業等領域。實施手機等數碼產品購新補貼,對個人消費者購買手機、平板、智能手表手環等3類數碼產品給予補貼。
二是提升標準。進一步提高新能源城市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農機報廢更新補貼標準。加大家裝消費品換新的支持力度。
三是完善機制。進一步簡化設備更新審批流程,提高經營主體設備更新的便利度。優化消費品以舊換新的資金分配,向去年工作成效較好的地區傾斜;降低企業墊資和經營壓力,簡化補貼流程,及時高效兌現補貼資金;規范市場秩序,加強項目資金監管等,持續提高政策效果。
張依群表示,今年,在原有政策基礎上對“兩新”工作實行“擴圍提標”,一方面進一步彰顯了國家把拉動消費作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和對沖國際復雜環境影響的決心和信心,另一方面是在不斷優化調整“兩新”政策,讓更多具有先進生產力特質、消費彈性較強的一些商品納入“兩新”政策范圍,更好地激發居民消費需求、提高企業生產活力。
洪勇表示,通過擴大范圍、提升標準,可以帶動相關行業的投資需求,推動產業升級和技術進步,從而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此外,個人消費者的數碼產品購新補貼能夠激發消費潛力,帶動零售業和服務業發展,形成良性循環,進一步促進就業和收入增長,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提供動力。
全聯并購公會信用管理委員會專家安光勇告訴《證券日報》記者,今年“兩新”工作的加力,將在技術升級、提振消費等方面對多個行業產生積極影響,特別是電子信息、新能源、家裝與智能制造等領域。
“在‘兩新’加力下,預計今年將有多個行業受益。”洪勇認為,這包括但不限于電子信息、新能源汽車及其相關產業鏈(如電池制造)、設施農業、家裝消費品行業以及城市公共交通領域。隨著政策的深入實施,相關產業鏈上下游的企業也將間接受益,例如材料供應商、零部件制造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