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韓昱
中國人民銀行11月11日發布了《2025年第三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在下一階段貨幣政策主要思路中提出“加快金融市場制度建設和高水平對外開放”,其中明確“進一步推動熊貓債券市場高質量發展”。
作為境外機構在我國境內發行的以人民幣計價的債券,熊貓債市場近年來呈現快速擴容態勢,截至今年7月末,熊貓債累計發行量步入萬億元規模,成為我國債券市場對外開放進程中具有標志性意義的里程碑。從年內發行情況看,以債券起息日計,截至11月12日,今年以來已發行熊貓債104只,發行規模達1625.5億元。
“近年來,熊貓債市場呈現高速擴容、結構優化、創新突破的顯著特征,已成為中國金融市場對外開放的核心標志之一,其規模與速度正在經歷歷史性跨越,擴容動能強勁。”中國商業經濟學會副會長宋向清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陜西巨豐投資資訊有限責任公司高級投資顧問朱華雷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當前熊貓債的發行呈現出規模穩步擴容、主體結構優化、產品與制度持續創新等特點。這既是境內外市場供需契合的結果,更是中國金融市場高水平對外開放與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見證。”
如其所述,熊貓債市場不僅在規模上不斷擴容,在發行人結構上也持續優化、市場創新活躍,“首單”不斷出現。
比如,近日,巴克萊銀行有限公司在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成功發行20億元熊貓債,該筆債券為市場首單英國發行人且為市場首單含有贖回選擇權的非次級金融熊貓債,獲境內外投資者的踴躍認購和國際市場的高度關注。再比如,今年7月份,摩根士丹利在中國銀行間市場成功發行20億元定向債務融資工具,是首單由總部位于美國的公司發行的熊貓債。
朱華雷認為,隨著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加速推進,全球市場對人民幣計價資產的配置需求不斷上升。境外發行人發行熊貓債,既滿足自身及客戶對人民幣資產的需求,又反過來豐富了人民幣資產供給。
展望后續,宋向清表示,需持續推動熊貓債市場從“規模擴張”向“質量提升”轉型,產品層面要堅持創新驅動,基礎設施層面應強化支撐,不斷提升市場透明度與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