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專業化整合提速,從三大信號看國資布局優化新思路
專業化整合是當前國企改革的重要任務。這項工作目前呈現哪些新趨勢?下一步有哪些新部署?11月21日,國務院國資委舉行的一場以中央企業專業化整合為主題的推進會上,一系列信號值得關注。
信號一:央企專業化整合“加速跑”
專業化整合是指企業通過資產重組、股權合作、資產置換、無償劃轉、戰略聯盟等方式,打破企業邊界,將資源向優勢企業和主業企業集中。
去年以來,圍繞服務國家戰略、推動科技創新、促進高質量發展,中央企業持續調整存量、優化增量,開展專業化整合項目千余個。“通過一系列整合,國資央企進一步優化產業布局,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李鎮在會議上這樣評價。
例如,今年2月份,中國鹽湖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正式揭牌,統籌境內外鉀鋰資源增儲上產,標志著央地協同打造的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鹽湖產業“航母”邁出關鍵步伐;聚焦打造國資動力電池頭部企業,中國一汽協同東風公司、中國長安汽車、中國誠通完成力神動力電池及儲能板塊專業化整合,成立中汽新能,加快升級發展。
當前,國資央企把科技創新視為“頭號任務”,通過專業化整合手段來促進創新要素更充分集聚,成為題中應有之義。
在21日的推進會上,一系列涉及央企、地方國企、民營企業的整合項目簽約,凸顯強化科技創新、協同攻關關鍵技術的意圖——比如,中國石化與東方電氣集團、內蒙古烏審旗碳纖維“產業合作+資本運作”項目,推動高端碳纖維材料發展;中國國新與中汽中心聯手打造汽車芯片標準驗證平臺,助力破解“中國芯”上車應用難題。
信號二:向“新”、向“高”、向優勢企業
“十五五”規劃建議提出,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增強國有企業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競爭力。
在李鎮看來,現階段開展專業化整合工作,就是要深刻把握當前新形勢新任務,在服務國家戰略、補鏈強鏈、科技創新、提質增效等基礎上,進一步提升整合的主動性、系統性、針對性,將專業化整合打造成培育核心優勢企業、提升資源配置效率、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手段。
展望未來,哪些領域的整合將提速?此次會議作出了新部署。
首先,國務院國資委強調,主業領域具備優勢的集團,要推動央企間相關資源有效集聚。“非主業、非優勢資產具有整合價值的,要加快實現向主業央企集中。”李鎮強調,開展專業化整合必須符合行業和技術未來發展趨勢,堅持長期主義、堅決杜絕片面追求短期規模而搞無關多元、無序擴張。
第二,優化行業資源配置——從央企之間橫向看,未來要針對業務布局不合理的部分行業,支持頭部企業開展整合,優化布局結構,提升規模效應;從產業鏈縱向看,整合要錨定“高端”發力,力求獲取更多關鍵資源和技術,積極向產業鏈高端延伸,擴大高端市場份額;從央企集團內部看,推進同類業務整合是重點任務,要合并精簡部分業務板塊,消除低水平重復建設,提升集團整體效率效能。
值得關注的是,國務院國資委提出,下一步國資央企要增強戰略性新興產業整合能力。
李鎮說,要用好并購這一整合方式,深入研究企業定位和需求,明確不同整合方向,設計好相應整合模式和路徑。他強調,要多用、善用資本市場。“各央企集團培育的戰略性新興業務中,屬于非主業、但具備成長潛力的,可探索注入其他主業央企集團所屬上市平臺,實現央企間互利共贏。”李鎮說。
信號三:重整合,更重融合
整合只是改革的開始,融合才是改革落地的關鍵。
此次會議上,國務院國資委對開展專業化整合改革的相關企業提出了“要實現運營一體化、創新一體化、品牌一體化”的更高要求。
具體而言,一方面,要對并入板塊的人力、技術、市場等進行全面梳理和整合,深化各業務板塊之間業務合作,推動并入企業積極吸收集團在戰略管理、組織運營、資本運作、文化塑造等方面的經驗,實現信息、資源、市場和管理制度對接;加快推動研發、數據等創新要素整合,加強內部研發機構、生產機構等合作對接;此外,加快集團內部品牌整合,構建統分結合、梯次銜接的品牌架構,提升品牌凝聚力和影響力。
李鎮表示,著眼增強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競爭力,下一步中央企業要以系統性思維、前瞻性謀劃、創新性舉措,大力推動整合工作,不斷提升國有資本的配置和運營效率,放大國有經濟的整體功能,為經濟高質量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記者王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