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川西壩子還未完全蘇醒,四川省人民醫院已開始忙碌,財務科曾科長的指尖在鍵盤上飛舞。“建設銀行‘建融智醫’平臺幫醫院把對賬退費那些功能全部打通了,還上線了自助問答庫,代替了原來的紙質指南,辦事效率提高了一大截。”
在這里,每一秒鐘都關乎健康。今年春天,“建融智醫”平臺在醫院搭建。為了讓使用系統的體驗感更好,工作人員通過走訪調研,圍繞用戶管理異常賬單處理等歸納出9類問答指引,形成30多項常見問答庫并上線至平臺。單一問答檢索時間從原先的平均63秒縮短到12秒以內。這些數字化運營舉措讓每一次對賬更智能、每一筆醫藥費的退付更順暢,資金流轉效率快一分,百姓的心安就多一分。自助問答庫已在5家醫院上線,未來將覆蓋更多醫療機構。自平臺上線以來,醫院財務工作效率大幅提高,原先需要7個人做的工作,現在只需要1個人就能完成。
“建融智醫”是建設銀行踐行“金融為民”初心的一個縮影。“裕農通”用金融活水潤澤田間地頭,“建融慧學”托起莘莘學子的青春夢想,手機銀行讓金融服務觸手可及,“建行生活”走進萬家煙火……建設銀行用“看得見”的數智力量,傳遞著無數“看不見”的溫情守護,讓數字金融點亮通往美好生活之路。
“溫情服務”的背后,始終依托于底層技術的堅實支撐。正是憑借分布式銀行核心系統及算力基礎設施,加持自然語言處理、知識庫動態構建、跨系統數據交互等自主創新技術,大幅提升每一次服務效率。數字技術與金融結合,催生了服務千行百業的“智慧活水”,書寫更具溫度的新篇章。(人民網記者夏曉倫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