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位于西安臨潼區下和村的藝術園區。這個由畫家自發形成的園區面臨拆遷。南都記者高龍 攝
遠眺著驪山的一處院落,推大門進入,柿子樹包圍著多個工作室。這個西安臨潼區的新興藝術園區,近日因面臨拆遷而在當地廣為關注。
西安市國土資源局臨潼分局向臨潼區法院申請土地行政處罰強制執行。目前,臨潼區法院還在審理當中。
畫家租地搭建西安“宋莊”
2012年,劉健健等畫家陸續找到了西安臨潼區下和村這個地址,并設立了工作室。目前該區域有9名畫家設立了工作室。園區的正式名稱是“驪山藝術工作室”。這個地方被當地藝術界人士冠以西安“宋莊”稱號。
里面的4名畫家來自西安紡織城藝術區。2006年左右興起的西安紡織城藝術區,鼎盛期有60名畫家入駐。此后,由于租金遭到哄抬,加上當地政府部門接管,畫家紛紛出走。
畫家們用以搭建工作室的地塊,是一個廢棄養豬場和一個廢棄井邊池。
2003年1月,西安臨潼區下和村村民和力承包下和村原造紙廠的土地,從事養殖業,承包期為30年。2008年養豬場虧損后閑置。
2013年前后,劉健健等8名畫家承租了和力養豬場的土地,改建為工作室。《申請轉讓出租養豬場土地使用合同》提到“因經營不善,導致虧損停業”。
當時正是臨潼區“創衛”時期,因為建設藝術園區能改善環境,該租賃合同很快得到下和村村委會的批準。園區工作室在原養豬場的格局內進行了打樁、加高、加固等。
2013年5月1日,另一名畫家洪濤在養豬場旁邊承租了村民楊云璋的土地,為一塊廢棄井邊池,廢棄近30年。洪濤接手該地塊后,在上面修建了樁式鋼結構,周圍的果樹保持原樣。
申請復議無效 市府支持處罰
園區成立后半年內平安無事。
今年五六月間,網上流傳該地為“別墅”的消息。“驪山藝術工作室”遭到政府主管部門調查。
7月16日,臨潼區文物管理委員會辦公室派員現場查勘后,稱“驪山藝術工作室”沒有履行文物報批手續,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陜西省秦始皇陵保護條例》相關規定,下發了限期“拆除違法建筑,恢復原貌”的通知書。
土地原承包人和力認為,“我們村就在保護區內,世居于此,文物保護單位也從未下發過在保護區內禁止建房的通知公告,村民照樣建房。”
西安市國土資源局作出“沒收新建的建筑物及其他附屬設施”的處罰決定。
畫家們開始維權。劉健健等畫家向西安市政府申請行政復議。在畫家申請復議后,西安市政府支持西安市國土資源局的處罰決定。
核心爭議:用地是否合法
該事件的核心爭議是土地屬性。
西安市國土資源局臨潼分局的相關負責人王瓊告訴南都記者,“這宗地沒有用地手續,屬于非法占地。”她認為依據的核心法律之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二條,“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占、買賣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
畫家們則認為這是合法的土地使用權轉讓。當事畫家程洪認為,他們的承包合同經過了原承包人、村民代表和村委會三方同意,為有效合同。
畫家程洪認為,他們的承包合同滿足《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三條,“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權不得出讓、轉讓或者出租用于非農業建設;但是,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并依法取得建設用地的企業,因破產、兼并等情形致使土地使用權依法發生轉移的除外。”程洪認為,園區用地原為養豬場,后經營不善倒閉,滿足上述法律條款。
針對程洪的意見,西安市國土資源局臨潼分局的相關負責人王瓊稱,“誰說養豬場破產了?把證據拿出來。”
針對土地管理部門“沒收新建的建筑物”的提法,程洪稱,“園區不屬于新建,而是在原有養豬場基礎上的改建。此外,周圍的樹沒有動過。”
針對拆遷糾紛,知名藝術家岳路平認為,“這個拆遷事件是熟悉的劇情,和北京的宋莊類似。該事件折射出文化產業的現狀,即土地或房產所有權曖昧的狀況。”
南都記者 高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