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降準、降息等貨幣寬松趨勢的繼續,樓市“復蘇”或將加快。來自亞豪機構統計數據顯示,節后首周(2.23-3.1)北京商品住宅總成交量、成交面積分別為1117套、10.69萬平米,與去年春節后首周相比,成交量、成交面積分別大漲92%、73%。成交均價為20237元/平米,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22%。
數據同時顯示,在普通住宅市場,北京成交排名前10位,其中有8個剛需盤,成交均價均在22000元/平米以下;在別墅市場,上周共成交18套,與去年春節后首周(2.10-2.16)相比增加11套,成交總面積達0.48萬平米,成交均價為29611元/平米,總金額為1.41億;而在豪宅市場,均價超6萬的公寓豪宅實際成交6套,成交總面積為0.1萬平米,成交均價為87692元/平米,成交金額為0.92億。
對此,亞豪機構市場總監郭毅分析,寬松的貨幣政策和房調政策由去年四季度延續至今年,促使首次置業的剛需型客群和首次升級的改善型客群的購房熱度得以保持,因此支撐了春節后樓市成交量的快速回升,而節后自住房項目的簽約,則對整體房價水平產生向下拉動的作用,造成2015年春節后首周,北京樓市出現成交量、面積的大幅上漲,而成交價格卻大幅下降的現象。
同策咨詢研究部總監張宏偉預計,2月28日央行的再次降息,一線城市樓市房價或將步入上漲通道,甚至下半年再次步入“買漲不買跌”的行情。他建議,未來幾個月仍然是自住需求最佳的購房時間窗口,在未來幾個月,首套房自住需求將繼續支撐整個房地產市場成交量回暖。而對改善型需求以及部分投資型需求而言,降準降息導致的市場“流動性”的釋放將導致未來通脹預期明顯增加,這將使投資客重新關注作為資產保值增值的優質房產。因此,近期這些需求在房企降價的誘因下又重回投資市場,以相對較高性價比的方式開始入市,尋求優質資產的保值增值。(記者 劉覓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