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學部、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發展戰略研究院聯合發布了2014年的企業公益排行榜,兩家房企進入前十。這充分說明了在即使業績壓力巨大、行業面臨調整期的年份里,房地產企業的公益仍然力度不減。從更深層次上來說,也說明了隨著企業的發展壯大,房企的社會公益行為正在專業化、常態化、可持續化,展現了企業踐行社會責任的“新常態”。
開啟北京日報APP,使用魔法報紙,用手機對準帶有 的圖文,即可觀看精彩視頻
目標瞄準“授人以漁”
在過去的一年多時間里,房地產企業的愛心公益行動為社會所共睹,值得一提的是,房企公益正在從傳統的捐資助學、愛心公益等領域,逐步做到形成自己獨有的特點。
如知名房企萬達,就很重視對于培養下一代企業經營者的公益活動創新,在其掌門人王健林的年度報告中,更是響亮提出了“為中國培養新一代企業家”的公益口號。
據了解,去年萬達出資近3000萬元,支持60名應屆大學生,在萬達廣場創業開店37家,并全部實現盈利。
王健林在報告中提出:“中國大學生創業率不到1%,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美國大學生創業率達到20%,歐洲也接近15%。由于創業率低,現在中國出現了企業家斷層現象。所以萬達做這件事非常有意義,要為中國培養新一代企業家。”
為此,他還提出了在2015年繼續支持100名應屆大學生創業,達到成功率95%以上的目標。
除此之外,萬達仍然是傳統公益的一支勁旅:2014年萬達現金捐款3.2億元,特別是與國務院扶貧辦、貴州省政府簽訂了在丹寨縣投資10億元的扶貧開發協議,開創了中國企業包縣扶貧的新模式;而在2015年,萬達的捐贈將達到4億元人民幣,同時義工活動突破10萬人次。
和萬達的觀點類似,碧桂園人的愛心公益也放在年輕人身上:“如果未來所有年輕人都20歲以后才出來工作,都能接受良好的職業教育或大學教育,20年后我們的國民素質,我們的生產力,一定能達到世界第一的水平,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和我們的中國夢一定能實現”。
為此,碧桂園在去年創辦的廣東碧桂園職業學院正式開學,這是一所具有慈善性質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占地300畝,總計劃投入4.5億元。主要面向中學畢業后就步入社會的貧困年輕人,首批300名學生已免費入學。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除了重點用于開展教育扶貧,碧桂園人還探索出針對貧困地區的“送技能下鄉”及“綠色產業扶貧”等多種創新方式。
善舉結合行業優勢
在房地產行業的公益歷程中,一大特色就是充分結合本行業的優勢進行愛心公益活動,這種做法與捐資捐贈等相比,體現了行業的特色,同時也起到了“外行”所難以達到的效果,因此頗受房企歡迎。
如遠洋地產就對生態文明十分重視,把相當的資源投入社區改造的嘗試。此前,“第二屆遠洋社區環保公益獎”示范獎獲獎社區之一——北京八角北路社區改造竣工,顯示了遠洋對于社區建設的關注。
而萬科則資助了北京市朝陽區環境研究所進行的北京市垃圾分類試點小區調研,并制作成《北京市垃圾分類試點小區調查報告》,用以了解垃圾分類情況和現狀,發動居民實現源頭垃圾分類和減量,促進城市垃圾分類實現可持續發展。除資助垃圾分類試點調查以外,萬科基金會還資助了北京、深圳試點小區購置廚余垃圾處理設備,探索廚余垃圾就地生化處理的分類方法。廚余垃圾由機器處理后,減量可達90%。
很多房企還把愛心的焦點放在與企業成長同行的農民工身上,今年初,孔雀城在潮白河孔雀城9期工地舉行了“幸福工地”揭幕儀式,出資600萬元用于與中天建設等單位共建“幸福工地”, 旨在為工地的建設勞務工人提升保障品質。所謂“幸福工地”,是在工地上配備了和升級了文化娛樂、教育培訓、關愛活動、生活設施等四方面的配套。
據了解,這些升級的配套包括工人宿舍、民工學校、圖書室、影音室、運動室、籃球場等,同時還特別設置了夫妻間。其中如圖書室,配置了300冊圖書、4臺臺式電腦、無線路由器及15副棋牌等,影音室、運動室分別配置了電視、卡拉OK、臺球、乒乓球、羽毛球等設備;此外,生活區內還擁有醫護室、取暖、空調、洗衣房以及小賣部等配備。
孔雀城相關人士表示,“幸福工地”項目主要是為響應國家“關愛農民工”的有關號召,同時也是為了傳播孔雀城“幸福社區”的主張,希望通過這一保障工程,達到確保工程質量、施工安全和改善工人生活品質的預期。
行為日趨專業細化
近年來,有很多房企屢屢現身公益,在環保、教育、慈善等多個方面踐行社會責任,為社會公益事業聚集著點點滴滴的力量。
不過,更值得鼓舞的是,房企做公益已經不僅僅停留在表面上,而有著相當完整的戰略和規劃,其運作方式也從早期的事件性捐助,逐步過渡到了專業化運營的層面。
如標桿房企遠洋地產,就是品牌房企中較早通過專門基金會的方式系統運作公益事業的一家企業,在2008年8月成立了遠洋之帆公益基金會,承擔起了遠洋地產履行社會責任的職能。
而房企領頭羊萬科同樣成立了萬科公益基金會,這是一家由民政部主管的全國性非公募基金會。萬科公益基金會以規范、透明、專注和堅持為原則,將萬科在商業管理方面的豐富經驗和高效率運用到公益項目的開展中,采用以結果為導向的管理模式,注重對項目運行的監控、成果的評估和反饋。
與此同時,基金會及時對外披露捐贈信息,確保所獲捐贈全部用于公益項目的開展。萬科公益基金會鼓勵并組織志愿者、萬科員工、業主以及社區團體共同參與公益項目,由不領取薪水的志愿者完成基金會的運營和項目執行。萬科公益基金會在兒童教育、健康、緊急救援、社區發展、垃圾分類和環境保護等方面,與中國50多個公益組織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系。
通過專業的基金會而使公益愛心行動更為專業、細化和系統化,正在成為中國房地產企業公益行為的發展方向之一。本報記者 胡喆
系統化、專業化貫穿于遠洋地產各類公益活動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