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2015年度廣東省房地產行業協會員大會暨廣東房地產發展論壇在云浮召開。記者從論壇上了解到,2015年1-11月,全省商品房銷售面積10098.22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8.6%;銷售金額1萬億元等幾個指標都為全國省市區首位。
省住建廳房產處有關負責人介紹,2015年我省房地產市場健康平穩發展,市場指標超越2014年的峰值,創歷史新高。2016年我省住房發展與房地產市場監管主要任務是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要手段,做好化解商品房庫存工作。
專家表示,房地產去庫存需從消費和供求兩端發力。要隨著新型城鎮化進程配合城市經濟發展,配合老百姓新的消費需求,發展新的業態。廣東省房協會長蔡穗聲認為,今年廣東房地產供求關系相對比較平穩,政策有望提供更多有利條件,但預計還將延續2015年趨勢,上下波動不會太大。 ●南方日報記者 肖文舸 發自云浮
“房地產+互聯網”是創新轉型之路
日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化解房地產庫存。要按照加快提高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和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的要求,通過加快農民工市民化,擴大有效需求,打通供需通道,消化庫存,穩定房地產市場。
對此,廣東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惠武表示,新常態階段的到來,要更加重視結構的調整和升級,更加重視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廣東應對新常態,現階段房地產轉型升級的主要壓力仍是“去庫存”。
同時,加快城鎮化對房地產市場有支持作用。“‘十三五’時期,中國的城鎮化可能會使1億左右的農民市民化,這對房地產市場是利好消息。同時,市場信息仍需逐步增強。市場需求的新熱點在哪里?依然是住宅的剛性需求?不一定。新的熱點可能在旅游、養老、教育等方面。”他說。
關于轉型升級,明源地產研究院副院長徐穎表示,在去庫存、微利時代到來、移動互聯網沖擊的大背景下,地產轉型分別有產業轉型、基于目前產業利用“互聯網+”轉型和跨界整合三個方向。其中,基于目前的產業基礎,把互聯網當成技術手段來轉型是目前主要路徑之一。
“要通過APP、微信、理財產品等面向客戶進行連接創新,提升效率;同時利用線上線下的融合提升服務;再者,重視智慧生活,改造產品來進行創新。”關于最后一點,徐穎以萬科米公寓和綠城桃李春風等產品為例,“去庫存大背景下,為什么還有一些產品異常火爆?因為以前整個行業產品設計等出現同質化,鮮有產品能夠針對新需求變化,一旦產品能滿足新需求,當然賣得好。”
他表示,“房地產+互聯網”是創新轉型之路,為行業企業能夠“在白銀時代尋找黃金機會”。
部分三四線城市面臨較大庫存壓力
而對徐穎的觀點,廣東省房地產行業協會會長蔡穗聲并不贊同。“充其量只能說是‘住宅建設的黃金時代’過去了。結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要化解房地產庫存,我們認為商業用房去庫存壓力更大一些,再就是三四線城市的庫存。”
他說,去庫存分消費和供給兩方面著力。“消費這一方面,通過政策鼓勵消費,有條件降低首套房、二套房首付比例,降低銀行貸款的利率等措施,另外隨著城鎮化進程幫助促進農民購房,都是需求方面去解決的;供給側包括政府方面嚴格控制地方政府大量供應土地,以及在已供應的商用土地上考慮通過合法程序調整用途等。要通過消費、供給兩端去改善降低庫存。
對此,廣東宏源集團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鐘振強以東莞為例建議,“政府要通過實在措施引導、培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鼓勵產業發展帶來需求。比如一些園區里的研發中心、孵化器,需要實體企業進駐去消化,隨著東莞的產業轉型升級將帶來對有關場地的消化。同時,政府要注意引導性的規劃,比如對新增土地的配置,要注意更加合理配置商業和住宅之間的投放,充分考慮到商用庫存的問題。”
有專家也提到,可以創新消化商業用房庫存。例如,各地政府可考慮采用貼息、補助等方式,鼓勵將符合條件的公寓、廠房、倉庫等,改造為“創客空間”、商務居住復合式地產、電商用房、都市型產業等。
對此蔡穗聲補充,“要鼓勵多業態發展,大家不要集中在住房、商業、寫字樓這幾個傳統方向,還要注意新業態。比如國家所倡導的休閑旅游、養老養生,比如梅州客天下旅游地產。配合城市經濟發展,配合老百姓新的消費需求,去發展新的業態。這樣房地產發展前景很好,還會迎來黃金時代。”
2015年1-11月,
全省商品房銷售面積10098.22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8.6%
銷售金額近萬億元等幾個指標都為全國省市區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