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劉璇 通訊員周建躍 溫紅蕾)懷孕36周的“二胎媽”在省婦幼剖宮產時發生大出血,血流如注;經7名醫生5個小時的緊急搶救,母子終于獲得平安。
34歲的張微(化名)是孝感人,和老公一直忙著打拼事業,6年時間5次懷孕都選擇了人流,到31歲時才剖宮產生下兒子。去年,她驚喜地發現自己又懷孕了,自認為有過生娃經驗便沒有去做產檢。直到一周前肚子隱隱作痛,她才跑到當地醫院檢查。結果發現胎盤完全覆蓋在宮頸口上,是兇險的前置胎盤,醫生建議她到省婦幼分娩。
19日,懷孕36周的張微到省婦幼做產檢。超聲檢查把醫生驚出一身冷汗:胎盤像樹根一樣穿透了子宮壁,與外面的膀胱緊緊黏在了一起。“這是所有胎盤植入中情況最兇險的一種,會造成產時大出血,死亡率高達70%。到時候,鮮血就像扭開龍頭的自來水管一樣,很快就可流出數千毫升,大人小孩的性命也危在旦夕。”省婦幼產科主任肖梅趕緊把她收治入院,準備手術。
孩子順利地取了出來。隨即子宮切口開始大量涌血,幾秒鐘出血量就達到了上千毫升,產婦命懸一線。產科、麻醉、放射介入等專科的7名醫生整整搶救了5個小時,總算保住了大人和小孩。術中共輸血5000毫升,有10個礦泉水瓶之多,相當于把全身的血換了一遍。
“近年來,疤痕妊娠、兇險性前置胎盤和胎盤植入的發生率足足增加了10倍。”肖梅說,門診統計發現,超過八成人有剖宮產史。除此以外,高齡妊娠、有多次人流刮宮史、宮腔感染等都是導致胎盤植入的高危因素。肖梅提醒“二胎媽”們,定期產檢非常重要,切不可以“過來人”自居,而掉以輕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