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10月15日電 (記者 杜燕)不比入口生源,只比拼教育“加工力”。在教育改革新政的撬動下,北京市中高考成績普遍提高,區域和校際分數差距進一步縮小,眾多普通初中校成百姓眼中優質校。
北京中考平均分比去年提高10分
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北京市中考全市平均分比2014年提高了10分,各區縣校際平均分數差距普遍縮小,各區縣初中校前20名平均分數校際差距普遍縮小,一批教寬、學寬的普通初中校進步明顯。
在東城區,一四二中中考成績三年提高了23.8分,國子監中學三年提升了24分;在西城區,華夏女子中學三年進步了47.3分;在海淀區,中關村中學分校三年進步了78.5分,人大附中翠微學校初中部三年進步了32.3分。
這些原來的普通初中校近兩年來發生了巨化,讓廣大的家長和孩子有了切切實實的實際獲得感,而這些學校取得的成效也進一步說明了學生被加工的潛能十分巨大,關鍵是學校要在新一輪教育綜合改革中更新觀念,創新教學手段,以學生的實際獲得為目標,努力辦好老百姓身邊的每一所學校。
學習最好的動力來源于收獲感
人大附中翠微學校高二(1)班的楊和欣初中在衛國中學就讀,后來如愿考上了重點高中,但經過考慮又轉回到母?!l國中學,現人大附中翠微學校上高中。
在她看來,學習的動力不光是興趣,最好的動力來源是收獲感。
她稱,在人大附中翠微學校,老師們下課后的第一件事情不是喝口水,歇會兒,上廁所,而是走到學生中間,問問有沒有什么沒聽懂,誰要是有問題,老師會第一時間答疑解惑。
“其實作為學生,我們很希望能在課堂之外學到一些我們感興趣的知識”,她稱,學校開設了高質量的選修課,“我喜歡一些科技類的選修課,每一節課都有不同的專家來給我們上課,我最喜歡的老師是學校請來的水利部副部長?!?/p>
學習的目的是什么?楊和欣并不認為就是為了應付考試,而是要學知識,更要培養能力。“一旦我們對學缺乏了動力,我們的前進腳步便會停滯下來。動力最好的來源,就是我們能有收獲感。”
學校成功在于“加工能力”
人大附中翠微學校校長劉小惠表示,2014年,翠微中學和衛國中學合并更名為人大附中翠微學校。從2013至2015年,三本以上人數占全部報考人數的比重從50.82%增加到了76.32%,增長了26.4%。而更重要的是,老師和學生們都意識到,高考成績的取得不是偶然的、意外的,而是一年來學校發展變化的必然成果。
她介紹,一年來,學校獲得的社會認可度得到了提升,遏制了生源下滑和流失的的狀況,留住了周邊的小學畢業生。高中錄取分數顯著提高,2014年新高一招生錄取分數491分,比2013年的458分提高33分。2015年新高一錄取分數線511分,比2014年提高20分,北京市提升幅度最高。目前教師子女大部分轉回本校就讀。
無獨有偶,北京教育學院豐臺分院附屬學校近幾年來學校探索“專家引領的校本師訓模式”,邀請教育教學專家通過專題報告、課堂指導、教學技能指導等形式,加大對學校教育教學的指導,使得教師隊伍整體水平的提升。
近三年,該校校中考成績區排名三年來不斷攀升,從2013年的26名提至今年的18名,優秀率也從2013年的12.4%提升至44%。尤其在2015屆中考最高分549分,8人被市級重點高中錄取,升學率100%,這些都是我校歷年之最。該校負責人表示,這體現了學校教學的加工力和在教育改革中的發展變化。
北京市教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后,對于學校而言,成功不是體現在掐尖基礎上的高升學率上,而是體現在‘因材施教’基礎上的‘加工能力’。對于家長而言,應該扭轉‘盲目擇名校’的觀念,‘加工能力’將成為選擇、評判好學校的標準之一。”
負責人指出,2015年“北京教育新地圖”上,優質教育資源貫通的立體網絡將成為一個新的顯著特點——著力從面到體,多維度構建縱向貫通的立體布局,力推九年一貫、對口直升、初高中對接等實質性舉措,通過學區制、集團或集群辦學、合作辦學、政府購買服務等多種模式,校際橫向聯合,擴大重組優質教育資源,建設好每一所老百姓家門口的學校。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