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邢婷婷
近日,蘋果和三星兩家公司達成了和解,撤銷在美國以外的專利訴訟。兩家智能手機巨頭的局部和解,實際上更多是無奈,面對在專利戰持續僵持中產生的巨大訴訟成本,以及兩家巨頭在包括中國在內的多個市場地位遭到的沖擊,兩家巨頭不得不放下驕傲,暫時攜手“迎敵”。這也意味著全球終端產業即將迎來新一輪風起云涌,國內廠家需早做準備。
蘋果三星專利戰局部和解
美國蘋果公司和韓國三星電子6日宣布,已就撤銷在美國以外的其他國家進行的所有專利訴訟達成和解。“停戰”范圍涉及澳大利亞、日本、韓國、德國、荷蘭、英國、法國和意大利。目前具體和解協議尚未公布。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雙方并未達成專利授權協議,且雙方仍在蘋果的大本營美國保留“戰區”,未來在美國,蘋果和三星的“專利戰”仍將繼續進行。
2011年4月,蘋果以三星智能手機“效仿”蘋果產品為由,向美國加州法院提起訴訟,之后雙方先后在美國、韓國、德國、日本、意大利、荷蘭、英國、法國和澳大利亞等國家展開多次專利侵權訴訟,并為此支付了高額的訴訟費用。
進入2014年,蘋果和三星開始顯露出和解的意愿。今年年初,就有消息稱蘋果公司CEO庫克和三星電子CEO權五鉉在一次調停會議中曾進行過面對面協商,不過當時未能達成協議。今年6月,蘋果和三星撤回對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針對部分三星舊款手機禁售令的上訴。7月,蘋果撤回對三星在美國第一輪專利訴訟的上訴。在對待“專利戰”停火的態度上,蘋果表現得更加堅決,目前其已和多家公司達成了和解,比如今年5月份和谷歌/摩托羅拉以及2012年和HTC。
由此,分析人士認為未來兩家公司將依照技術行業專利案件的一貫發展模式,最終達成和解并簽署專利交叉許可協議。
收縮戰火實屬無奈之舉
不過,此次雙方的局部停火,是否可以理解為全面和解的信號?答案并不那么樂觀。對于此次局部停火的原因,業界普遍認為更多是出于無奈。
其一,長期對峙的“專利戰”并沒有如任何一方所期待的那樣給予對手沉重一擊,反而為自身帶來的高額的訴訟開支。在“專利戰”初期,雙方都希望通過訴訟,讓對方付出巨額賠償,或在美國、日本、韓國和德國等主要市場達成禁止對方最新產品銷售的目標。但從三年來實際訴訟結果來看,“禁售”目標不見下文;賠償方面,目前為止額度最高的賠償判決出自美國:今年5月,加利福尼亞法院判決三星在與蘋果的一項專利訴訟中向后者賠償1.19億美元;法院同時判決蘋果向三星賠償15.8萬美元,因其在開發iPhone4和iPhone5過程中侵犯了三星的一項專利。此外,在2012年的一項法院判決中,三星被判向蘋果支付9.3億美元,后提起上訴。這樣的結果顯然與蘋果的初衷相距甚遠,Duane Morris律師事務所專利律師史威特蘭德就表示,“蘋果沒有撈到任何好處。蘋果在全球興起訴訟,僅落得一筆10億美元的裁定,三星如果上訴失敗,這些錢剛好可以讓蘋果支付全球的官司費用。”因此,這樣成本高昂且遲遲不見成果的專利戰已經消磨掉雙方的耐心。并最終促成此次局部停戰。
其二,智能手機市場格局變化令蘋果、三星無暇他顧。在此前的智能手機市場上,蘋果和三星當之無愧地處于霸主地位。可以說在相當一段時間內,二者的頭號敵人就是對方,但現在以中國手機廠商為代表的“后來者”不斷發力,令市場格局發生了微妙的變化。據美國IDC統計,蘋果和三星的智能手機供貨量份額在2012年1-3月超過了50%。但最近華為技術等中國智能手機廠商的銷量大幅增長,今年4-6月蘋果和三星的合計供貨量份額下滑至37%左右。三星更是將中國最大智能手機制造商的頭銜拱手讓給了小米。需要注意的競爭對手不斷增多,蘋果和三星顯然都需要將更多精力投入到新一代終端的開發上去。業界普遍預計,三星和蘋果都將在第四季度推出各自的新款智能手機——蘋果會推出傳聞已久的iPhone 6,而三星則可能會發布Galaxy Note4。
終端市場再度風起云涌
針對蘋果和三星為何僅在美國對薄公堂,部分業界人士猜測,此次撤回美國以外國家的專利訴訟可能是出于轉變訴訟案策略的目的。一位三星方面的相關人士就指出,“即便是結束訴訟,也有必要敲定具體條件”。
從目前的專利戰結果來看,取得最大進度的地區正是美國。因此蘋果和三星未嘗不是希望借收縮戰火,集中精力在美國市場贏得決定性勝利,再以此為全球范圍內的專利之爭“定調”。同時,這也有為未來重啟戰火保留“火種”的意味,據電信業專家項立剛介紹,通信行業是一個非常嚴謹的行業,一個小小的專利就有可能牽制對方,打專利戰已成為通信界一種司空見慣的商業競爭手段,希望憑借專利戰拖延競爭對手的產品發售,為自己的新品上市爭取時間。因此,蘋果和三星均不能排除未來再度使用“專利權”這一利器掣肘競爭對手的可能,一旦蘋果和三星在下一階段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競爭中再度鞏固霸主地位,又或二者之一在下一階段的競爭中“掉隊”,目前被壓制在美國的戰火極可能燎原,在全球市場再啟烽火。
而對于中國的智能手機廠商來說,兩大巨頭的“專利之爭”也帶來諸多啟示。一方面,隨著兩大巨頭收縮戰火,未來兩者必將全心發力,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將再度風起云涌,中國手機廠商需作好準備,面對更為嚴酷的市場競爭。其次,隨著中國智能手機技術含量和市場地位的不斷提升,國際巨頭也將越來越重視來自中國的手機品牌,假設國際巨頭將“專利戰”用諸于中國品牌,廠商們是否具備同蘋果、三星同樣的抗壓能力?這也同樣值得深思。居安思危,國產智能手機一直以來就飽受“山寨”詬病,廠商亟待提高專利意識,規避可能存在的專利風險。同時也不妨學習國際同行,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產品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