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繪圖:楊佳
距羊年春節不到一周時間,各大電商抓緊節前最后一波網購潮。南方日報記者采訪發現,今年電商搶占春節市場不再是簡單粗暴的價格戰,而是大打差異牌,電商行業競爭出現多元化及差異化發展趨勢。
經過一年的市場培育,跨境海淘漸入佳境,今年春節前迎來一個小爆發期,進口生鮮類產品受青睞;“90后”網購消費者占比增多,網購支付方式呈現新變化,提前消費趨勢明顯,部分電商瞄準學生族推出授信業務;而隨著快遞物流進入“半歇業”狀態,自有物流電商優勢愈加明顯。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網絡零售部分析師莫岱青分析認為,電商與物流的關系可謂是“唇亡齒寒”,自有物流電商不會受制于第三方,整體競爭力更強,尤其是在快遞半停運的春節期間,其優勢更加明顯。
趨勢1 自有物流電商顯優勢
進入2月,網購年貨需求全面升溫,但各快遞物流企業卻進入了“半歇業”狀態。2月10日起,八成以上快遞公司進入“春節檔”,2月25日前后逐漸恢復正常。EMS、順豐以及中國郵政在春節期間正常運營。
與依靠第三方配送的電商不同,京東、蘇寧易購、亞馬遜中國、唯品會等自有物流的電商春節期間不打烊,消費者可以在春節期間正常購買自營類商品。越接近春節,自建物流的電商企業優勢愈發明顯。
記者獲悉,蘇寧易購春節期間仍將持續“快遞天天送”服務政策。同時,年貨專場的商品更是做到“快遞次日達”,全面保障春節網購物流配送服務需求。京東方面,近日也發布“2015年春節運營公告”:2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