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2月3日電 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辦公室主任陳錫文今日表示,中國一些主要農產品庫存數量比較大,是目前的一個突出問題,實行價格形成機制改革主要就是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下一步將讓農民根據市場需求來進行生產,逐步化解這幾年形成的矛盾。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今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辦公室主任陳錫文,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韓俊解讀《關于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的若干意見》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
陳錫文指出,去年春播開始各地就向中央政府反映,有的地方表示原有的庫存已經滿了,今年如果再有新的收購往哪里裝,這是一個比較大的問題。中國一些主要農產品庫存數量比較大,是目前的一個突出問題。國內收購進來的如果要銷售出去,價格比國際市場的產品要高,營銷企業、加工企業就可能更愿意用國外進口的,這樣就導致了國內這部分庫存不斷地攀升。
陳錫文表示,從目前的情況看,過去提出來要實行價格形成機制的改革,主要就是為了想解決這個問題。比如棉花的庫存數量比較大,而且前些年我們棉花的進口量比較大,我們自己一年的棉花生產量大概在700萬噸左右。但是最高的時候,前年進口量大概在600萬噸左右。所以就有了國內收購的大部分進了倉庫這樣的問題。
陳錫文稱,實行目標價格改革,這也是國際上通行的辦法,政府頒布一個目標價格,但實際市場價格是根據全球、全國的供求關系形成的均衡價格,比如說棉花的均衡價格,就目前情況看,在國內大概是13600多塊錢一噸,這跟國際市場價差不多,但是政府對新疆地區,新疆是中國最重要的棉花產區,對那里給出的目標價格是19800元/噸。這中間有600元的差額,農民銷售棉花只能按照市場價格去銷售,中間差的一塊,由政府對他進行補貼。除了新疆以外的地區補貼的水平就沒有這么高,正是采取這樣一種辦法,實際上使得價格國內的棉花銷售價格是在不斷下降,因為我們前年對新疆地區的棉花臨時售出價格是20400元,今年定的目標價是19800,而真正形成的市場價格是13600,農民會逐漸按照市場價格去生產。從目前的情況看,我們也了解到今年各地的棉農,從種植意愿來說,他自己愿意少種一些棉花,去生產別的市場需要的產品,這樣會適當減少無效的供給,保證市場供求的平衡。
陳錫文還指出,另一方面,我們國家對一些重要農產品,比如三大谷物,比如棉花、食糖,中國加入WTO以后承諾過對這些產品實行關稅配額的管理制度。很清楚的一條是承諾的關稅配額之內的進口是低關稅的,超過配額的將實行高關稅。過去有一些地方執行得不嚴,客觀上講走私的情況不少,現在從這個角度來講,更加嚴格落實我們對WTO的承諾,把這些實行關稅配額的產品嚴格的納入正規渠道來進口,這也對國內的供給不會造成那么大沖擊。
陳錫文表示,我們將在去年對棉花和東北以及內蒙古大豆實行目標價格的基礎上,進一步去總結經驗,讓市場在價格形成中起主要的作用,這樣給農民傳達一個正確的市場需求的信息,讓農民根據市場需求來進行生產,逐步化解這幾年形成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