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蚌埠等地發生的“兩優0293”事件,距今已有半年,損失的最終負擔方案仍在協商當中。不管學費最后主要由哪一方承擔,這堂災害課提出的問題,都值得各方思考:
其一,減產絕收責任如何理清?風波當前,分清責任是前提,責任不清妄加指責只會混淆視聽。本次事件的關鍵爭執點,就在制種公司應否承擔責任、承擔什么責任。然而目前并無對此的權威認定,這有待依法進一步明確。其二,虛假宣傳是否變相存在?根據農業部超級稻品種確認辦法,超級稻的冠名權在農業部。但據報道有些地方在宣傳中仍存在亂用濫用超級稻名稱等情況,今后當如何監管、怎樣避免?其三,農險怎樣進一步發揮作用?當地每畝最高330元的賠付標準,讓人感覺有點低,農業保險今后如何進一步起到對沖風險、為農戶遮風擋雨的功用?這些都有待繼續探索。
清明忙種麥,谷雨種大田。眼下又到了新稻播種時節,但愿涉事各方能從中吸取經驗,讓消極變積極,這既是一種智慧,也是實踐中的辯證法。陳亞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