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4月15日電 (王文超 張素)記者15日從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了解到,航天科工三院304所的最新三項成果分別應用于“軍”“民”。
編制軍標填補國內空白
近年來可編程邏輯器件在軍用領域應用越來越廣泛,被實現于通信、制導、數據處理等關鍵功能。由于缺乏頂層國軍標的約束,可編程邏輯器件存在開發過程隨意、開發文檔簡單、缺乏內部驗證與測試、缺乏第三方評測等現象。
該所承擔編制的《軍用可編程邏輯器件軟件開發通用要求》、《軍用可編程邏輯器件軟件測試要求》兩項國家軍用標準,順利通過由總裝技術基礎管理中心組織的終審,填補了軍工可編程邏輯器件領域空白。
編制者稱,兩項可編程邏輯器件國軍標可以有效提高中國可編程邏輯器件工程化水平,推動行業發展。
構建行業信息化應用的“神經中樞”
航天科工三院304所成功研發基于云安全的復雜信息系統應用支撐平臺,為各類行業應用提供了重要支撐軟件設施和共性軟件平臺,構建了行業信息化應用的“神經中樞”。
此間專家解釋,基于云安全的復雜信息系統應用支撐平臺是針對基于物聯網的“智慧”應用的關鍵需求與典型應用,在綜合研究智能傳感與感知技術、大數據采集、存儲與處理技術、決策分析技術的基礎上,開發出的基于云安全的、面向物聯網“智慧”應用的支撐平臺。
研發者介紹,新型平臺采用智能終端接入與動態配置技術,可實現終端設備通訊協議的配置,并通過構建面向各行業應用的公共組件庫和服務模塊,保證了該平臺具有通用性和易于擴展性。利用該平臺構建信息系統,將打破傳統垂直式的信息系統定制建設的模式,通過支撐信息系統的快速重組構建,實現從客戶化定制向客戶化配置的信息化建設方式轉變。
為云環境大數據存儲穿上“隱身衣”
隨著云存儲概念的不斷普及與推廣,也出現諸如木馬病毒防御、身份認證、文件傳輸加密等問題。對此,航天科工三院304所開展云環境下的大數據安全存儲研究,目前已完成云安全存儲產品研發。
研發者稱,產品通過采用先進的對象存儲技術、文件流式加密、服務器集群技術以及存儲虛擬化等技術,為傳輸的數據穿上了“隱身衣”,將在輕松實現海量文件存儲的同時解決用戶關心的文件安全傳輸、數據安全存儲等安全性問題。
據報道,該所已成功研發航盾涉密載體全生命周期電子化閉環管理系統、航盾NAS電子文檔安全管理系統、航盾接入控制系統并成功在國內各大軍工集團、政府、軍隊部署。(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