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鄴區教育局向法庭提交了一份學區圖,從中可以看到,各學區大多呈不規則多邊形。教育局解釋說,學區劃分不可能以學校為中心,以同等半徑畫圓。因為基于學校布局,如果畫圓,很容易出現有的區域畫不到圓內,甚至同一小區緊挨的兩棟樓分屬不同圓的情況。
“‘就近’只是學區劃分的一個原則,區域內學校布局、適齡兒童的數量及分布情況都是學區劃分的重要原則。”建鄴區教育局方面解釋。
顧先生和鄰居們對教育局的解釋并不認同,他們提出,新城北小3公里外一個叫雨潤國際廣場的樓盤都能劃進該小學的學區,400米內的吉慶家園卻劃不進來,“這只能說明教育局的學區劃分不合理”。
“就近”,究竟要近到哪兒?
家門口的學校,為何上不了
記者實地走訪了吉慶家園和南湖三小、新城北小及其學區范圍。
應天大街是南京城區的一條東西主干道,吉慶家園就在應天大街的北側,是一個有著20多棟居民樓、1200多戶居民的大型小區。小區南門正對嵩山路,出南門沿嵩山路直行400米路東,就是顧先生想為女兒爭取的新城北小,全稱是“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新城小學北校區”,2014年開始招生。2014年建鄴區教育局為該校劃分的施教區,以應天大街劃線,路南歸新城北小,路北延續10多年來的學區劃分歸南湖三小。
南湖三小在吉慶家園西北約2公里的位置,吉慶家園處在其施教區的東南端。這樣的區域分布,對于吉慶家園的業主而言,在新城北小出現之前尚是一種可以接受的選擇。新城北小去年在家門口的出現,打破了吉慶家園多年的平靜,讓業主們看到了改善孩子入學條件的希望。但令顧先生和他的鄰居們不滿的是,建鄴區教育局并沒有考慮學校跟前的吉慶家園,而是將離新城北小近3公里的雨潤國際廣場,“穿越”到了新城北小的學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