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報記者 梁麗
為進一步提升深圳企業核心競爭力,鼓勵企業做大做強做優,深圳近日出臺了《關于支持企業提升競爭力的若干措施》(簡稱為《若干措施》)。這一措施的出臺,將強化深圳創新驅動,減輕企業負擔,增強經濟發展后勁,推進深圳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建設。
據了解,《若干措施》包括8部分、37條措施,涉及政策點162個,其中128個屬于新增政策點,占79%,34個屬于在原有政策基礎上加大了支持力度。深圳市經貿信息委主任郭立民在此前記者采訪時表示,之所以出臺《若干措施》,主要有3個方面的考慮:一是做大做強實體經濟關鍵靠企業;二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焦點在企業;三是城市競爭力要看企業競爭力。
郭立民表示,“十三五”期間,深圳將加快建設國際科技、產業創新中心,到2020年,全市進入“世界500強”的企業達到8~10家,政策支持服務體系更加完善,營商環境保持全國領先,城市發展競爭力躋身全球一流水平。
深圳市經貿信息委政策法規處相關負責人表示,起草工作時,深圳市經貿信息委梳理了近年來國家和省市出臺的174個惠企政策文件,對市領導調研中企業反映的419項問題訴求進行認真分析,有針對性地研究提出政策措施,同時借鑒其他城市支持企業發展的有益經驗。經過4個月的緊張起草、反復征求意見和修改完善,文件于3月18日經市委常委會議審議通過,并于近日正式印發實施。
深晚今起將連續3天推出系列報道《深企驅動力》,聚焦《關于支持企業提升競爭力的若干措施》,對相關新政進行全面深度分析和解讀。
【新政解讀】
1
支持企業做大做強做優
首次入選“世界500強”“中國500強”真金白銀重獎
大型企業是產業發展的基石,能夠引領和帶動一批配套產業和配套企業,形成推動產業發展的強大動力。《若干措施》提到,鼓勵企業壯大規模拓展實力,充分發揮大型企業支撐引領示范帶動作用。實施大型龍頭企業和跨國企業培育引進計劃,新增一批有國際影響力、競爭力的大型企業集團,對首次入選 “世界500強”企業給予3000萬元獎勵,對首次入選“中國500強”的企業給予1000萬元獎勵。
記者了解到,目前深圳的“世界500強”企業共有4家,即平安保險、華為、招商銀行與正威國際。在2015年的最新排名中,四家企業的排名分別為96、228、235、247位。
“深圳入圍500強的企業都偏輕偏新。”在深圳大學經濟學院黨委書記鐘堅看來,一方面大部分是民營或股份制企業,另一方面創新性的科技企業比較多,這說明深圳的經濟相比其他區域更健康。“深圳企業一出生就經歷了充分的市場競爭的錘煉,更具生命力,發展更具有可持續性。”這些特征意味著,不依賴政府政策或資源優勢的先進企業基數在民間非常大,“深圳有100多家企業在全國各行業中名列第一。”鐘堅介紹,這些創新性強的企業營收可能比不上很多央企和上榜企業,但贏利能力和競爭實力卻毫不遜色。
若根據當前的匯率算,中國企業進入世界500強則需要企業全年營收達約1400億元。房地產分析專家尹香武表示,萬科近兩年來營收上已經躍過這一門檻,進世界500強只是時間問題。公開的數據顯示,萬科2014年營收為1463.9億元,約235.8億美元,離2015年最低門檻237億美元僅有一步之遙。在科技企業聚集的南山區,騰訊與中興都被看好。
2
支持企業開拓市場
設立100億元市級“絲路基金”
深圳市第六次黨代會明確提出,著力打造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橋頭堡,努力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發揮戰略樞紐作用。為實現黨代會確定的目標,《若干措施》提出設立規模為100億元的市級“絲路基金”,重點支持企業開展海外并購、基礎設施建設等。同時,加大對企業“走出去”扶持力度,加快推進境外合作園區建設,鼓勵對外承包工程企業承接海外工程業務。
深圳市經貿信息委有關負責人表示,作為國家“一帶一路”規劃的15個海上合作戰略支點城市之一,深圳在區位、外向型經濟、產業與創新等方面擁有其他城市難以比擬的優勢,具有深度參與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的諸多有利條件。
“深圳正加大對外投資合作力度,拓展國際市場。”上述負責人說,目前深圳積極推動“一帶一路”經貿合作倡議,進一步完善對外投資合作重點項目庫,爭取更多項目納入國家重大項目庫,積極爭取國家絲路基金、中投股權投資基金等國家資金資源的支持。鼓勵企業參與沿線國家基礎設施和境外產業園區建設,推進越南合作區、印尼合作區等重點項目建設。
該負責人表示,深圳將加大企業對外投資合作扶持力度,引導企業參加境外重點展覽,支持企業對外承包工程和開展勞務合作;以“一帶一路”為重點積極開拓中東、東盟、東歐、拉美、非洲等新興市場。同時,開展國際交流合作,支持深圳企業在境外開展研發、產能、渠道等方面的交流合作,依托高交會、文博會、創新創業大賽等成果轉化平臺開展更為廣泛的國際技術轉移合作。
3
強化產業用地和空間保障
確保工業用地不低于城市建設用地30%
用地用房問題,是深圳產業發展面臨的最大困難。為解決好產業用地用房問題,《若干措施》提出加強產業用地統籌管理。研究劃定產業區塊控制線,確保中長期內全市工業用地總規模不低于270平方公里,占城市建設用地比重不低于30%。
《若干措施》明確創新產業用地使用方式,大力推動產業用地使用權“長期租賃”的供應方式,推廣“先租后讓、租讓結合”的供應方式,探索采取公告協議方式供應,降低企業初始用地成本。此外,加大創新型產業用房建設和供應力度,提出到2020年通過各種方式提供不少于800萬平方米創新型產業用房。
“深圳在土地的開發利用上設置準入門檻,重點支持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制藥,向戰略性新興產業傾斜”,深圳市規土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盡管土地有限,但是對于需要支持的優質企業、產業和經濟成分,深圳卻可以不遺余力,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總部經濟基礎提供空間資源,此舉旨在推動企業的轉型升級,同時吸引優質企業扎根深圳,實現有質量的發展。
此外,深圳已經建立了全覆蓋的節約集約用地制度體系,貫穿規劃、計劃、出讓、批后監管全過程。特別是在產業篩選和評價機制上,提高對投資強度、土地產出率低限的控制要求,實現了由“招商”到“選商”的轉變,優先保障優質產業用地需求,不斷提高單位建設用地的經濟承載力。
4
創新財政金融政策支持
著力化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
為破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若干措施》提出建立中小微企業貸款風險補償機制。對銀行向無抵押、無擔保和沒有取得過貸款的中小微企業發放信用貸款、首筆貸款所形成的壞賬損失給予一定補償。
此外,還將大力發展動產融資。考慮到絕大部分小微企業很少有不動產但有大量應收賬款和存貨等動產的情況,提出支持銀行向中小微企業開展應收賬款和存貨抵押質押融資業務,對所形成的壞賬損失給予一定補償。
在深圳市政協委員葉亞麗看來,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是社會發展長期存在的問題,即使在深圳這樣一個創新金融面相對寬松的地區也不例外。
“投融資機制的結合,政府引導基金的投資,應該與政府對企業的融資和財政支持措施相配合。”葉亞麗認為,促進金融的創新,要在提高政府資金使用效率的同時,使得投融資聯動,這樣才能有助于幫助企業抵御風險、成長壯大。最為重要的是發揮前海資金渠道優勢,強化跨境人民幣股權基金發展。深圳的發展,不僅要吸引內地資金,更要實現境外資金的集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