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2014年全年銷售額大幅增長,但在德系三強中,奔馳的地位略顯尷尬。
數據顯示,在2014年全球豪華車市場中,奔馳在三大德系豪華車品牌中銷量墊底。其在中國市場的銷量明顯落后于奧迪和寶馬是重要原因之一。
去年寶馬在中國銷量45.6萬輛,奧迪在中國市場銷量高達57.89萬輛,而奔馳僅為28.16萬輛,差距之大令人咋舌。目前國內豪華車市場格局中,奧迪、寶馬、奔馳同屬第一陣營。相比競品寶馬、奧迪,奔馳雖然名氣更大,但在與奧迪、寶馬的競爭中,奔馳卻長期處于追趕者角色,始終“奔”而不“馳”,原因何在?
銷售渠道產生的問題被多數業內人士看做是主因。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奔馳在中國市場渠道的混亂程度一直都是媒體重點關注的話題。奔馳的三大銷售主體分別為北京奔馳、奔馳中國和利星行,三者之間糾纏不清的利益關系及銷售渠道的混亂嚴重影響奔馳在中國市場的發展。2011年,奔馳下定決心在中國市場整合渠道,但過程一波三折。幾次整合之后,多數業內人士依舊認為奔馳在國內市場的渠道頑疾難除,影響其市場表現。
也有分析認為,“謹慎”是此前奔馳在中國市場接連發生狀況后的后遺癥之一。雖然奔馳歷任高層都表示重視中國市場的戰略地位,但具體到戰術層面依然不接地氣,一些表現甚至使得這個原本代表尊貴的品牌有些顯得不近人情,而這一點恰恰是豪華車品牌消費群體最看重的方面。奔馳內部在控制輿論方面的制度十分嚴格,這使得奔馳在適應互聯網等多個領域的營銷工作上不如競品奧迪、寶馬那般自如。
此外,奔馳在德系三大豪華車品牌中的定價一直偏高。以去年備受關注的零整比為例,北京奔馳C級W204的零整比系數一度高達1273%,震驚整個行業。奔馳的保養費用一直偏高,也成為不少人放棄購買奔馳的重要原因。
奔馳在國內市場上的經營策略及產品產能規劃也存在一定的問題。長期以來,奔馳一味沉迷于進口車的巨額利潤,把進口車當做是其在中國市場的主要業績支柱,對國產車的重視程度明顯不足,使得奔馳在國內市場上的產品組合不豐富,產品不太迎合市場需求。
盡管近兩年來,奔馳已開始做出改變,重新梳理渠道關系,并下調了零配件價格,在產品結構方面也進行了調整。不過,此前的負能量影響仍在,而這種影響在之后的一段時間內能否徹底根除也很難說。
當前,國內豪華車市場的格局已初步確定,奧迪、寶馬遙遙領先,奔馳想要趕超對手的難度越來越大。另外,與多年前相比,市場競爭環境更加惡劣?!昂髞碚摺苯荼坊?、凱迪拉克、沃爾沃等都在虎視眈眈,奮力追趕。在強手如林的國內豪華車市場上,前有強敵、后有追兵,奔馳的前行之路依舊充滿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