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2月11日電 (記者 魏晞)中國工商銀行11日宣布已在國內率先推出了人民幣結算商品交易業務。
通過這項業務,國內企業可以使用人民幣來參與大宗商品的衍生品交易,通過套期保值來規避商品價格波動的風險。
工行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家推出這項業務的商業銀行。
工行相關負責人11日表示,隨著中國逐步成為全球主要的商品貿易國,企業通過大宗商品交易套期保值和規避匯率風險的金融需求越來越大。工行早在2011年就開辦了美元結算商品交易業務。在此基礎上,工行推出的人民幣結算商品交易業務將更方便國內企業利用金融衍生品規避價格風險。
這項業務涵蓋大宗商品范圍包括貴金屬、基本金屬及礦產、能源、農產品、軟商品(如白糖、棉花、咖啡、紙漿、橡膠、棕櫚油)等5大類30余種商品。可用衍生品涵蓋了遠期、掉期、期權等不同類型的金融工具。
此外,交易模式根據客戶的不同需求,分為“美元報價、美元結算、由客戶辦理結售匯”和“人民幣報價、人民幣結算、由銀行辦理結售匯”兩種交易模式。其中前者已經正式開展交易,后者隨后會很快推出,將更方便企業直接使用人民幣開展交易。
工行負責人以“美元報價、美元結算、由客戶辦理結售匯”交易模式為例:國內某大豆加工企業擔心半年后大豆價格上漲,企業就可以通過這項業務與工行簽訂一份以美元計價的6個月遠期協議,約定到期大豆價格仍按原價執行。若半年后大豆價格上漲,企業則可以與工行清算差價,獲得的交易收入既可以保留,也可以自行結匯換成人民幣,有效規避了大豆價格上漲的風險。?
業內人士認為,工行人民幣結算商品交易業務的推出尤其適用于缺乏外匯資金的企業開展商品交易套期保值,規避商品價格波動風險,同時也順應了人民幣跨境使用不斷擴大的趨勢,擴展人民幣用于支付和結算的應用場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