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部委落實商業健康險個稅政策試點工作
商業健康保險個稅優惠政策進入實質性階段。昨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保監會三部委發布關于開展商業健康保險個人所得稅政策試點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對試點地區個人購買符合規定的商業健康保險產品的支出,允許在當年(月)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予以稅前扣除,扣除限額為2400元/年(200元/月)。
5月6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借鑒國際經驗,開展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試點,鼓勵購買適合大眾的綜合性商業健康保險。業內人士坦言,健康險稅優細則將出,或撬動數百億市場空間,“隨著個稅優惠政策措施的逐步落地,保險需求的上升必將進一步推動商業健康險的發展。”
影響
消費者有望獲保費折扣
有專家算了筆賬,個人購買健康險按年均2400元予以稅前扣除200元的稅前列支額度,相當于每月個人所得稅起征點提高200元。按現有起征點3500元算,如果個人購買商業健康險保費超過2400元,每月個稅起征點就提高到3700元。
長江證券分析師劉俊表示,健康險稅優對于消費者的意義在于保費折扣,市場空間初期在300~500億元,成熟市場在千億左右。當前稅優支出上限2400 元,基本可以覆蓋醫療報銷、意外和重疾險種支出。而對于消費者采用稅優實際上可以獲得保費折扣,折扣率與適用稅率高度相關,當前適用稅率越高,購買健康險折扣越大。
海康人壽有關負責人表示,“隨著個稅優惠政策措施的逐步落地,保險需求的上升必將進一步推動商業健康險的發展。” 不僅個人受益,業內也期待上述稅收優惠成為撬動健康險市場的重要杠桿。
行業
目前健康險普遍虧損
對專業健康險公司而言,盈利依然是一大難題。2014年,我國商業健康保險保費收入達1587億元,同比增長41%。但商業健康險只占8%,遠低于美國40%的水平。數據顯示,2014年全行業健康險保費收入合計約1587.18億元,同比高增42%。
值得注意的是,海通證券相關人士指出,目前健康險普遍虧損,盈利需依賴醫改進程和保險公司專業管理水平的提高。商業健康險規模仍不大,2014年近1600億保費收入,在人身險保費中占比12%左右。我國有超過100家保險公司開辦健康險業務。但由于賠付率較高,加上管理費用等經營成本,健康險基本處于微利或虧損狀態,2014年四家專業健康險公司,僅和諧健康實現盈利。
機構觀點
保險板塊政策紅利集中
海通證券指出,健康險保費規模可觀,但價值貢獻難以預測。中性假設下,預計將提升健康險保費360億/年,提高保險公司一年新業務價值5%左右。
廣發證券表示,多重因素考慮下,2015年保險行業表現值得期待:1、政策紅利集中,提振行業預期:健康險稅收優惠政策正式出臺,有望力促保費增長,上海保十條明確個稅遞延產品2015年試點;2、養老金并軌建立職業年金,保險業可能受益;3、行業實現開門紅,一季度產險公司保費收入2103.39億元,同比增長13.36%;壽險公司保費收入6321.94億元,同比增長22.89%;4、上市保險公司公布一季報數據,業績表現靚麗:凈利潤同比增長率均在50%以上。整體而言,2015年保險業正迎來保費高增、投資向好、政策紅利等基本面的強勁驅動,維持“買入”評級。
根據上述通知指出,適用商業健康保險稅收優惠政策的納稅人,是指試點地區取得工資薪金所得、連續性勞務報酬所得的個人,以及取得個體工商戶生產經營所得、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承租經營所得的個體工商戶業主、個人獨資企業投資者、合伙企業合伙人和承包承租經營者。
哪些人適用于商業健康保險稅收優惠政策?
什么樣的商業健康保險產品享受稅收優惠?
通知表示,符合規定的商業健康保險產品,是指由保監會研發并會同財政部、稅務總局聯合發布的適合大眾的綜合性健康保險產品。待產品發布后,納稅人可按統一政策規定享受稅收優惠政策,稅務部門按規定執行。
將在哪些地方開設試點?
擬在各地選擇一個中心城市開展試點工作。北京、上海、天津、重慶四個直轄市全市試點,各省、自治區分別選擇一個人口規模較大且具有較高綜合管理能力的試點城市。 (記者 周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