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稱,美國遲緩的增長是今年世界經濟的推動力,有助于抵消曾推動全球增長的中國和新興經濟體增長減速。
美國《華盛頓郵報》網站9月2日報道稱,2日發布的關于美國就業市場的民間調查顯示,美國8月環比新增19萬個就業崗位。其中多數崗位來自中小企業,很多崗位屬于專業領域以及貿易、交通和公用事業領域。
這讓當天的華爾街股市提振了信心,美國主要指數在開盤半個小時就上漲了約1%。而前一天,美國股市大跌,損失慘重。
為自動數據處理公司撰寫這項調查報告的穆迪分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馬克·贊迪說:“最近全球金融市場動蕩并沒有造成美國就業市場冷淡,至少尚未造成。”
不過,就業并不像分析師所預期的那么強勁,導致人們擔心勞工部4日將發布的更全面的就業數據可能也比預期的要差。與此同時,世界經濟出現了新的衰退,可能危及美國經濟增長的勢頭。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拉加德1日在印尼說:“我們估計全球增長仍在減速,可能比我們7月估計的還疲軟。這反映了兩種趨勢:發達經濟體的復蘇比預期要脆弱,而新興經濟體則進一步放慢。”
IMF曾將對全球今年增速的預測調低至3.3%,低于2014年的增速。現在有危險的是它對亞洲的預測數字,原來預測亞洲的增速將是最快的。中國是最大的未知數,不過,拉加德盡管承認中國增速放慢,但是仍持樂觀態度。
她說:“向市場化更高的經濟過渡以及釋放近年來積累的風險是非常復雜的,很可能不是一帆風順的。話雖如此,(中國)當局有政策工具和金融緩沖措施來應對這種轉變。”
市場當天似乎決心要檢驗一下這種信心,繼亞洲開始的暴跌之后,美國多種股票指數大跌。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驟降約470點。
這次暴跌的導火索似乎是官方衡量中國制造業的一個標準下降到三年來的最低水平。中國官員一直在努力使其龐大的經濟轉型,擺脫對出口型產業的依賴,刺激國內消費需求。
不過,中國不是全球經濟的唯一麻煩。本周公布的政府數據顯示,加拿大經濟今年上半年陷入了衰退。
據1日公布的數字,加拿大經濟第二季度按年率計算萎縮了0.5%,之前,由于油價暴跌,企業投資減少,第一季度萎縮了0.8%。
加拿大皇家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埃里克·拉塞爾斯說:“全球農礦產品價格大跌造成了資源進口國和資源出口國之間明顯分化。后者先是獲得了10多年的成功,然后近年來一敗涂地。問題發生了變化,而全球經濟仍然在跛足而行。”
金融動蕩使美聯儲就何時開始退出對美國經濟的支持做出決定復雜化了。在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這家美國央行將基準利率降為零,隨著經濟慢慢復蘇,利率一直保持未變。
但由于美國失業率為5.3%,美聯儲官員認為到了可持續的最低水平。他們正考慮進行近10年來的首次加息。美聯儲主席耶倫說,她估計在今年底前能夠提高目標利率。
此舉不管何時到來,其目的是為了表明美聯儲對美國經濟復蘇的信心。的確,盡管本周國際上不斷傳來壞消息,但數據顯示美國的建筑開支7月達到7年來的新高,8月的汽車銷售也超過了分析師的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