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周天勇:人口增長率過快下滑造成巨大“人口坑” 拖累中國經濟增長】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2015年,中國經濟增長率為6.9%,6年來首次跌破7%。經濟學界在探究,中國經濟持續下行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一財網)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2015年,中國經濟增長率為6.9%,6年來首次跌破7%。經濟學界在探究,中國經濟持續下行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院副院長周天勇在深入研究后發現了中國經濟下行背后不為人知的真相:
人口增長率過快下滑,人口結構過快少子化、經濟主力人口規模(22到44歲)萎縮和老年化,由此形成了中國與其他國家中等收入陷阱不同的、特有的中等收入“人口坑”陷阱,并使中國經濟產生排浪式下行波動。人口變化影響了勞動力供應、消費、投資等多方面,再加上人口遷移中的梗阻,共同導致了中國經濟增長的持續下行。
周天勇在分析歷年人口與經濟數據后得出一個結論:20年前的人口增長與20年后的經濟增長呈現高度相關。他由此預測,未來中國經濟增長可能面臨更加嚴峻的下行壓力。
人口增長率下滑是經濟下行的深層原因
第一財經:作為經濟學者,您是如何發現,計劃生育是中國經濟下行的深層原因的?
周天勇:對于中國的經濟下行,我感到奇怪的是,按照現代經濟學描述的一般例行的經濟周期,應該在3到5年之間;但是中國的經濟下行,如果沒有2008年底開始的財政和貨幣政策的強刺激,到現在已長達近8年之久。這是比較反常的。
對當前中國經濟下行的原因,有兩種主流觀點:中國經濟“中速增長常態論”和“高增長論”。前者以劉世錦先生為代表,后者以林毅夫教授為代表,但其論據深究起來,都難以成立。
事實上,當前中國經濟下行的深層原因在于:人口增長率過快下滑及人口結構過快少子化和老年化;同時,相當多的外出務工人員年老后沒有辦法留在城市,只能選擇返鄉,或者大量的80和90后,漂泊在城市中,由此造成了農村人口真正市民化的城市化水平很低。這些因素在影響當前經濟下行的原因中占有很大比重。
第一財經:具體來說,人口是如何影響經濟增長的?
周天勇:人口從三個方面影響經濟增長。首先就是勞動力供應。勞動年齡人口減少,勞動力價格上升;這就直接影響出口。同時,老年人越多,整個國民經濟中養老的成本就提高。不管養老支出是通過政府收稅還是五險一金繳納,都還是要進入產品成本中,就會喪失國際優勢。
其次,從消費看,22到44歲的人口是經濟主力人口,這個年齡段的人口減少的話直接影響消費。先是教育萎縮,然后是房子、車子的剛性需求掉頭往下,然后導致水泥鋼材煤炭冶金等全面過剩。
其三,從投資上看,如果產業需求不足,出口不足,消費不足,產品過剩了往哪里投?投資也在萎縮,這樣,經濟增長當然就下降。
學界和政策界,更多地關注了少子化和老年化問題。但是,特別需要指出的是,22到44歲年齡人口,是勞動力供給、創業、創新、投資和消費的主力群體,這部分人口增長速度放慢,甚至負增長,規模萎縮,必然會導致經濟增長的放緩。
人口劇烈變動導致經濟排浪式波動
第一財經:當人為地管控打破人口生產的規律時,會怎樣地傳導到經濟上呢?
周天勇: 人口發展有自身的規律,中國話稱之為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人口在自主生育自然增長的條件下,也會受到社會和市場的自動調節。這種調節體現在三個方面,農村生活支出的貨幣化程度越高,生育率越低;婦女的受教育水平越高,生育率越低;子女生育和撫養的成本越大,生育率越低。另外,就是人口流動與城市化,城市化率越高生育率就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