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10月19日電 (記者 陳靜)第18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即將開幕。上海市教委19日披露,今年近70所高校參展,其中包括6所境外高校。本屆工博會將設立境外高校展示專區。
據悉,本屆工博會,690個項目經各校遴選申報并確定參展,其中60余項位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和省部級科技進步獎、技術發明一等獎以上的重大技術成果項目。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袁雯當日表示,工博會高校展區承擔了工博會科技創新展的重要任務,歷經17年的發展創新,已成為高校展示推介科技創新成果,促進高校科技與社會經濟深度融合的重要平臺。
據介紹,上屆工博會,高校展區共組織了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臺灣科技大學、日本早稻田大學等70所國(境)內外高校參展,652項高科技項目亮相科技創新展,并有11個項目獲得工博會大會獎。其中,上海大學的“‘精海號’無人測量艇”和江蘇大學的“高效能稻麥油聯合收割機關鍵技術與裝備產業化”兩個展品問鼎創新金獎,包攬了工博會創新金獎“半壁江山”。
展會期間,共有30個項目先后簽約,現場交易額達到3.37億元人民幣。其中,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的“VOCFREE建筑DIY涂料”項目與蘇州吉人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現場簽約,成交金額達5000萬元;上海應用技術學院的“生物納膜磁化抑塵機”項目,在展會首日即與上海田豐機械設備有限公司等三家企業簽約成交3600萬元。除了現場簽約成交外,更多客商在現場與學校達成了合作意向,將進一步洽談合作事宜,顯現了廣闊的合作前景。
據了解,本屆工博會上,滬上高校一大批科技創新成果將向社會各界進行展示。復旦大學的“光纖拉絲塔用高效紫外LED光固化系統”,有效地解決了進口產品功耗大、輻照度不足、壽命短的問題,可節能80%以上,比進口的同類產品固化速度提高50%;上海交通大學的“海象—1500米ROV水下作業系統”,是國內自主研發的首套1500米深水油氣工程維修專用大型無人遙控潛水器系統,解決了長期以來復雜水下環境設備無法檢測維修的難題;上海中醫藥大學的“中醫機器人”,通過采集人體日常健康數據,進行客觀量化分析,為人們提供專業精準的保健、康復方案,為智慧醫療提供新的解決方案。
教委方面透露,今年高校展區展示面積為6408平方米,除了獨立的高校特裝展位外,還有中國高校創新創業展示專區以及臺灣地區高校聯合展區。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大背景下,高校成為了創新創業的生力軍,在“雙創”大潮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本屆工博會將重點推出高校創新創業的優秀成果,集中展示50余項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除了經過層層遴選脫穎而出的來自參展高校的創新創業項目外,全國“挑戰杯”和上海市教委“匯創青春展”的優秀作品也將前來助陣。上述項目包括,南京農業大學的“面向農情信息采集的小型四足機器人”、西北工業大學的“小型水下無人潛航器”、同濟大學的“防爆除塵和工業廢氣治理”、上海大學的“小型足式仿生機器人”等。
華北電力大學資產經營公司總經理金海燕當日表示,在工博會設立的高校展區,更是為高校諸多的引領技術提供了展示空間,讓各個高校“待字閨中”的技術成果得以與世人見面。(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