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只眼
□劉昌海
“毛驢這一物種在中國已經瀕臨滅絕,我提議讓毛驢同牛羊等一樣享有大型家畜扶持政策,納入草畜范圍。”1月30日在山東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的代表議案中,出現一則關于毛驢的議案——將毛驢納入家畜補貼范圍。(1月31日中國新聞網)
在嚴肅的人大會議上,人大代表居然專門為毛驢的“待遇”問題寫一個議案,乍一看讓人懷疑又是一個“雷人”議案。但認真看完報道,卻發現這個“毛驢議案”不但不荒唐,而且還相當專業,值得一些參政議政的代表委員們借鑒。
“毛驢議案”最大的亮點,在于專業人說專業話。議案的提出者,是山東東阿阿膠股份有限公司總裁秦玉峰。沒有驢皮,做不成阿膠,這一般人都懂。秦玉峰幾乎走遍中國各地的養驢地調研,針對行業的現狀提出議案,其專業性令人信服。
雖然很多人對阿膠行業都是外行,對毛驢的養殖現狀也不了解,但通過媒體報道出來的秦玉峰的議案,已經有了一個大體了解,議案也有一定的說服力。對此,一向挑剔的網友在跟帖時也大都不吝贊美之詞,表示這個議案接地氣、有針對性、很符合實際。說實話,所謂“毛驢議案”只不過是聽起來有些不太陽春白雪,其實比起那些看起來高大上,實際上沒有一點價值的議案質量好得多。
代表委員在準備議案或提案的時候,應該多把眼睛放在自己熟悉的領域,多做一些調查研究,腳踏實地寫出貨真價實的議案或提案來。也許,這樣做有只為本階層代言的嫌疑。但人大代表或政協委員,為自己的階層說話并沒有錯。代表委員來自于各行各業,各個階層,只要大家能夠都為自己的階層、自己的行業說話,切實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正是他們參政議政的意義所在。
每年的“兩會”,代表委員們的議案和提案都會成為焦點,一些代表委員不過腦子,跨領域、跨行業提出一些大而無當的議案提案,除了讓媒體多一些花邊新聞,沒有一點用處。作為各行各業的精英,代表委員本應該站在自己的高度,發現自己領域內的典型問題。“毛驢議案”就是如此,值得很多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