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楊 勇)近年來,丹鳳縣以黨建為引領,探索出一條“產業鏈上建黨委”的新路徑,通過“村村聯建”“村企聯建”等模式,建成葡萄酒、天麻等13個產業鏈聯合黨委,鏈接各類經營主體665個,有效整合資源、凝聚合力,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能。
域內聯建,激活發展活力。走進312國道丹鳳段棣花鎮許家塬村,連片的葡萄園與酒莊基地相映成趣,游客穿梭其間,勾勒出一幅“村美、人和、產業興”的生動畫面。這里是棣花鎮農文康旅產業鏈聯合黨委的所在地,也是丹鳳縣域內聯建模式的生動實踐。該聯合黨委由棣花鎮黨委牽頭,聯合鎮域內8個村黨組織和15家涉農企業黨組織共同組建,下設3個產業黨總支、10個行業黨支部,按農業、文旅、康養分鏈管理。通過整合資源,聯合黨委引進高端人才團隊6個、專家40人,挖掘鄉土人才230人,“雙帶”型黨員和致富帶頭人16名,爭取蘇陜協作等資金2470萬元,建成生態農業產業園、丹鳳酒莊生產基地等“四園一基地”,以黨建鏈串起責任鏈、整合資源鏈、延伸產業鏈。目前,許家塬村集體經濟已突破50萬元,被評為全省“千萬工程”示范村。棣花古鎮入選全國避暑旅游精品景區。全縣葡萄種植規模達1萬畝,年產能1.2萬噸,儲酒能力3萬噸,年綜合產值突破16億元。
區域聯建,凝聚發展合力。大村、小村發展不平衡是需要面臨的現實問題。丹鳳縣按照“大聯小、強聯弱、川聯山、近聯遠”思路,靈活設置村村、村企、內外聯建方式,由主導產業所在鎮牽頭成立產業鏈聯合黨委,推動區域聯建,打破地域壁壘,最大限度發揮資源、資金、技術等優勢,聚集發展合力。位于巒莊鎮的丹鳳縣天麻產業發展聯合黨委便是典型,依托永福工貿有限公司,與村集體經濟組織簽訂合作協議,提供菌種、技術指導及保價回收等服務,引進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王秋穎教授團隊入駐,研發出目前國內最先進的“蟒嶺紅”系列產品,與6個鎮(街道)、11個村、23個合作社以及周邊縣區、全國8個天麻主產區的200多家同行建立了合作關系。如今,這里每年可培育天麻零代種子300噸,生產菌種2000萬袋,加工天麻2000多噸,直接帶動500多人就近就業,輻射1萬多戶農戶參與種植,年創造經濟效益2.8億元、社會效益超20億元。
園區聯建,提升發展質效。丹鳳縣還探索園區聯建模式,由縣級產業主管部門牽頭,在開發區、產業園區組建聯合黨委,推動黨建工作與產業發展深度融合。丹鳳縣畜禽產業鏈聯合黨委是由縣畜牧中心牽頭組建的園區聯建典型,依托“黨旗紅·牧業興”黨建載體,定期組織畜禽產業鏈上的民營企業家、技術人才黨員等開展集體學習、參觀調研、榮譽表彰、技術培訓等黨建聯建活動,引導黨員人才積極投身鄉村產業發展。聯合黨委下設7個產業黨支部,整合專業技術干部、行業技術人才、產業鏈條黨員、新型經營主體等資源,組建148名黨員的畜禽專技人才服務隊,常態化提供企業選址規劃、設施裝備、家禽防疫、糞污治理等實用技術培訓和指導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