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英

10月16日,山陽縣志愿者在城區開展“小鞋子傳遞大溫暖”志愿服務。
深秋的商洛,層林盡染間透著幾分寒意。然而在山陽縣的村落與街巷之間,卻流淌著一股暖意。
11月8日一早,山陽縣志愿服務聯合會的志愿者踩著晨霜、跋涉山路,走進城關街道、小河口鎮、色河鋪鎮,開展“拾光”助學志愿服務,為困難學子送去一份冬日的慰藉與希望。
“路滑,走穩些,早一點把助學金送到孩子手里。”志愿者隊伍前頭,山陽縣志愿服務聯合會會長王力不時回頭提醒大家。在色河鋪鎮婷婷(化名)家中,他將一個裝有900元助學金的信封遞到女孩手中,輕聲說道:“孩子,這點心意來自社會的牽掛。困難是暫時的,愿你帶著這份溫暖,踏實走好求學路。”婷婷握緊信封,眼角濕潤,目光卻格外堅定:“謝謝王叔叔,謝謝大家。我一定努力讀書,將來也像你們一樣幫助別人。”
此次“拾光”助學共走訪5名品學兼優的困難學生,發放助學金4500元。每到一戶,志愿者都與家長并肩而坐,詢問孩子學業、生活近況,并留下聯系方式,建立“一對一”幫扶機制,承諾持續提供學業指導與心理支持。
“他們每月都打電話關心孩子的學習,連作業難題也耐心解答,這份情,比錢更重。”受助學生小陳的父親言語間難掩激動。據了解,自9月以來,聯合會已累計幫扶49名學生,切實緩解了許多家庭的燃眉之急。
“助學是點亮一盞燈,育人則是守護一程路。”王力說,志愿服務不僅要解困,更要護航成長。“我們計劃年內再增加20名幫扶對象,后續還將為孩子們建立成長檔案,開展研學實踐,全方位助力他們走出大山、圓夢未來。”
暖流,其實早已在這片土地悄然流淌。10月16日,在縣委社會工作部、縣委文明辦等部門指導下,山陽縣志愿服務聯合會走進幸福家園小區和信隆小區,開展“小鞋子傳遞大溫暖”活動。現場,260余雙精心準備的秋冬童鞋,被一一送到家長手中。
“孩子腳長得快,正發愁冬鞋沒著落,你們就送來了,真合腳!”居民李女士一邊為孩子試鞋,一邊連聲道謝。志愿者不僅幫忙試穿,還細致講解用水用電安全知識,叮囑防寒保暖、健康生活的細節。“鞋暖心更暖,你們想得真周到。”居民張阿姨感慨地說。
一次次翻山越嶺的奔赴,一場場走心用情的陪伴。志愿者的腳步踏遍山陽的溝溝坎坎,這抹躍動的“志愿紅”,既是困境中的暖心援手,更是孩子們成長路上的指路星光,讓秦嶺深處的每一份期盼都有回應,讓每一段成長旅程都暖意融融。
山陽縣志愿服務聯合會自成立以來,始終圍繞群眾所需,打造了“拾光助學”“我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過佳節”“愛心助考”等一批志愿服務品牌。隊伍也從最初的十幾人,發展到如今的500多人,涵蓋退休干部、教師、企業職工、返鄉青年等多元群體,匯善成河、聚光成芒。正是這股凝聚起來的向善力量,讓志愿服務跨越山海、直抵人心,在秦嶺深處書寫出守望相助、護航成長的動人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