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北京2月10日電 習近平總書記10日主持召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九次會議時指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是一個巨大的系統工程。目標要明確,通過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調整經濟結構和空間結構,走出一條內涵集約發展的新路子,探索出一種人口經濟密集地區優化開發的模式,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形成新增長極。
什么是非首都功能?為什么要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究竟該如何疏解?
“我們現在的問題就是功能太多太全了。”北京市市長王安順近日在北京市“兩會”上表示,根據北京市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的數據,2013年,全市八分之一的產業活動單位和71.8%的就業崗位集中在城六區。
作為一個有13億人口大國的首都,不應承擔也沒有足夠的能力承擔過多的功能。從人口膨脹到交通擁堵,從房價高漲到環境惡化,一系列“大城市病”成為北京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限制,不進行功能疏解,城市運行終將無以為繼。
疏解非首都功能,首先要明確北京的城市定位。去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市考察工作時提出,要明確城市戰略定位,堅持和強化首都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的核心功能。
記者了解到,北京市將通過“禁、關、控、轉、調”五種方式來完成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的產業目標。“禁”主要是嚴格按照新增產業的禁止和限制目錄,禁止新建、擴建首都不宜發展的工業項目,尤其是明確全市范圍內不再新增一般制造業。“關”是就地關停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企業,全面治理鎮村工業大院,加快清理小散亂企業。“控”是對城市廢棄物處理、煉油、食品加工等保障城市運行及民生的行業實行總量控制。“轉”是指對不符合首都城市戰略定位的勞動密集型、資源依賴型一般制造業實施整體轉移。“調”是對高端產業中不具備比較優勢的制造環節實施調整,主動在京津冀進行全產業鏈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