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時報記者 潘少穎
6月份,網上掀起了櫻桃預售熱,但是這場“櫻桃宴”后遺癥到現在仍未消除:有人沒有收到貨,有人收到的櫻桃爛掉一半,這一切都源于“生鮮預售”惹的禍。
轉眼又到了大閘蟹的預售時節,各大電商平臺上也陸續打起了大閘蟹預售的廣告,會重蹈“櫻桃宴”覆轍嗎?
買家:擔心物財兩空
在淘寶網中輸入“大閘蟹預售”字樣,搜索的結果不下千條,4對大閘蟹,公的3.5~3.8兩、母的2.5~2.8兩,售價在200元左右,有的商家為了吸引客流還搞起了促銷活動,比如加送2只大閘蟹、買一送一等。
相對于大閘蟹上市期間的動輒上百元一對,這樣的價格的確優惠不少,不過現在購買最早也要9月中旬才能發貨。
記者隨機詢問幾家預售大閘蟹的商家如何保證發貨,大多數賣家告訴記者,拍下貨物后,賣家不會在后臺點擊發貨,直到大閘蟹上市后,買家要求發貨才會發,這樣錢就不會打到賣家賬戶上。
記者咨詢了淘寶網客服,客服告訴記者,如果賣家不發貨,交易不會自動取消,錢也不會打到賣家賬戶。“賣家如果要關閉交易,需要向淘寶網申請,自己不能在后臺操作。”該客服表示。
交易關閉還是小事,至少買家的錢不會受到損失,但如果賣家在沒經過買家允許的情況下就點擊發貨,買家有可能造成損失。鄧先生至今還記得去年在淘寶上購買大閘蟹預售時的情形,“因為提前買是要便宜些,于是找了一家買的人還算多的店鋪,價格也很合算,看頁面上說的信誓旦旦,就抱著試試看的心態,用170元買了20只大閘蟹,結果拍了后,賣家就發了貨。我很奇怪,不是9月份才開始提貨嗎?賣家說,這個是預售,現在已經把卡密給我了,9月份大閘蟹上市后直接憑卡密提貨。”鄧先生說,因為用過電子提貨券,所以默認了這種方式,結果到了提貨時間,發現提貨券不能用,賣家也聯系不上。
鄧先生告訴記者,當時想過投訴,可是淘寶有超3個月就不能投訴維權的規定,或許這樣的漏洞就是被賣家利用了。
對此,淘寶客服表示,買家要經常注意賣家的動作,以避免一些損失。
記者從淘寶網工作人員處了解到,淘寶正在逐漸取消預售券的銷售,以實物銷售為主,但在淘寶網上仍有數百家預售蟹券的商戶。
賣家:生鮮預售很難標準化
對于買家來說,要承擔質量和財產的風險,對于賣家來說,生鮮預售中最難解決的是標準化問題。因為生鮮產品倉儲物流環節引發的質量問題,以及缺乏標準導致產品品質不統一而引發的買家意見,都足以使得預售的淘寶店動態評分由紅轉綠,一下從4.8左右的高分降到4.4以下。
杭州佑康電子商務網絡有限公司總經理鄭凌在談到做生鮮電商生意時,大倒苦水:“生鮮沒法標準化,你能讓每只蟹都一樣嗎?即使外觀一樣,難道能保證口感也一樣?”
這樣的困惑也讓浙江遂昌縣網店協會會長潘東明大感頭疼,做生鮮產品銷售的網店會員經常向他反映因為產品品質不統一而引發的中差評問題。“每個人的口感和對產品的心理預期都是不一樣的。你可能因為葡萄很甜,而給賣家一個好評;也可能因為葡萄太甜了,而給賣家一個差評。”潘東明說,“生鮮的標準就是沒有標準,尤其在客戶體驗上,很難劃定一個標準。”
電商應警惕預售風險
不僅是淘寶網,京東、1號店上都有預售大閘蟹的商家。盡管很多平臺都曾表示在源頭、交易過程、保證金等各方面都有監管措施,但還是免不了有空子可鉆。淘寶網上一個大閘蟹賣家告訴記者,淘寶網沒有專門的實物商品預售平臺,上架預售寶貝和現貨的流程都是一樣的,只是一個可以馬上發貨,一個要過段時間才操作發貨。記者了解到,很多電商平臺都沒有專門的預售平臺,對這種預售交易的風險性沒有做到有效管控。
“預售型網購有普通網購的便捷性,但是風險性也大為增加。預售商品時,若全額付款,賣家可能在買家沒有實際拿到貨的情況下得到全款。如果可以讓買家先支付一部分定金,平臺可以對定金設定一個比例,買家收到貨后再付尾款,這樣對雙方都有約束力。”電商分析師魯振旺分析說,理論上說,這種操作并不會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