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安葬的浙江抗戰老兵紀念園。 謝盼盼 攝
中新網杭州7月19日電 (記者 謝盼盼)“終于回家了。”19日,浙江杭州天空陰沉沉的,人群里不知誰傳來一聲哀嘆劃開了一片空寂,載著代表118位浙江陣亡將士英靈的車緩緩停在了浙江安賢園。該園舉行了迎接長沙春華山抗戰陣亡將士回家安葬儀式,在親屬們見證下,他們的遺骸入殮浙江安賢園抗戰老兵紀念園。
74年前,國民革命軍74軍于湖南長沙會戰中與日寇激戰,血染遍野,數千名74軍將士埋骨長沙縣春華山。在浙湘兩地的共同努力下,目前已有118位74軍浙籍陣亡將士的名字被確定,多名將士的后人被找到。
盡管“青山處處埋忠骨,何必馬革裹尸還”,但70多年過去了,將士家人仍在等待他們魂歸故土。在多方的支持下,抗日戰爭時期在長沙會戰春華山戰斗中陣亡的國民革命軍74軍的118名浙江籍士兵的骨骸及春華山當地泥土,被分裝進8個透明的玻璃骨灰盒中,從長沙一路專車到杭州。
當日,裝載著抗戰陣亡將士遺骸的靈車緩緩駛入浙江安賢園。陵園兩側,禮儀兵身著白衣,列隊肅立。當英雄遺骸的骨灰盒被送下靈車,家屬和志愿者們共同組成了一道長長的護靈隊伍。
伴隨著英雄交響曲,陣亡將士遺骸被送抵陵園中心的抗戰老兵紀念園。
77歲的裘愛卿雙手輕輕擦拭安賢園墓穴邊的塵土,口中喃喃自語:“媽媽,爸爸回家了。”
裘愛卿的父親裘彩貴在春華山一戰中英勇陣亡,家人等了74年才知道他犧牲在何時何地。
當時,隨著日寇鐵蹄步步侵犯,為補充軍力,國民政府在各地征召兵丁。年輕的裘彩貴也被征召入伍,那個時候,他女兒裘愛卿還尚未出世。
其實,在這場感人尋親故事背后還有諸多的溫情涌動,其中有一個劉金國老人的50年自愿守墓,當下的他終于等到了陣亡將士家屬到來的這一天。
劉金國告訴記者,1965年,18歲時的他在田里干活時發現刻著“中央陣亡將士”六個大字的墓碑,“我當時明白這些人是為了保護祖國而去世的,良心告訴我,應該保護好墓碑,就像保護親人的墓碑一樣。”
50年的等待,終于迎來了將士的后人。劉金國長吁了一口氣,“看到抗戰將士遺骸回到家鄉,我又高興又心痛,后人都要學習戰士敢于為保家衛國、犧牲自己的優良品質,一定要保護好國家,不受外敵欺負。”
著名抗日將領張自忠的孫子張紀祖為抗戰陣亡將士英靈回歸故里感動不已,他告訴記者,“不管什么原因,他們是因為抗日戰爭而去世的,如今的舉動表明祖國和人民沒有忘記他們。”
張紀祖表示,作為后人,應該珍惜前輩用鮮血換來的和平,好好建設自己的國家,并團結起來。
等待了74年的團聚,陣亡將士的后人親手將先人遺骸入殮,祭獻鮮花,陵園上空響起了27響禮炮,告慰英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