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中國制造的首款路虎——攬勝極光的上市,本是一件喜事,但端坐現場的我卻喜憂參半。
在不足60分鐘的新車發布中,奇瑞捷豹路虎的高管輪番登場,演講的主題緊緊圍繞“品質”與“標準” 。言及國產,每每先談品質——這是奇瑞捷豹路虎的不自信,更是中國消費者的不自信;這是汽車企業的悲哀,更是中國制造業的悲哀。
近年來,提到中國設計、中國制造、中國質量,特別是高檔品牌實現本地生產,總會有懷疑、質疑甚至是鄙夷的聲音。其中多為客觀公正者善心“相詢”,但也不乏別有用心者惡意而問。遠如沃爾沃S80 L轎車落戶長安,近如英菲尼迪Q50 L轎車定居東風,自主如華頌 7 商務MPV破繭而出……無不受到關于品質與標準的質疑。
客觀地說,時至今日仍在質疑國產汽車的品質,未免有失偏頗。即使不談紅旗、東風,北京Jeep、上海大眾等合資企業均有超過30年的合資制造歷史。此外,零部件的采購體系早已在華“開枝散葉”,擅長外飾設計的延鋒、精于底盤系統的博世、鉆研傳動系統的采埃孚、稱雄汽車安全的天合……均在華設立獨資或合資企業,以便利前期參與研發、降低批量物流成本。
奇瑞不傻——對于歷盡千辛萬苦才“明媒正娶”的捷豹路虎疼愛有加,怎會舍得“拖其后腿”。在國產攬勝極光的發布現場,雖然有奇瑞集團的高管正襟危坐, 但是盡量避免談及奇瑞而引起不必要、無依據甚至是無下限的遐想,為初生的“極光”減分。
捷豹路虎也不傻——無需質疑其會因降低成本而自毀品牌、自降身價。對于捷豹路虎,無論在哪里生產,都必須生產“捷豹”、“路虎”,而絕不能是一輛受人懷疑和詬病的“其他”。
首先,中國制造攬勝極光提供三種選裝套件,定制時間大幅縮短,不再需要五六個月的等待時間。其次,中國制造攬勝極光的后排座位更加講究,皮椅使用牛津真皮、添加中間座椅靠枕和出風口,為單一市場調整配置現在變得易如反掌。最后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攬勝極光實現中國制造后,對消費需求、設計瑕疵的響應速度更快,省略了與設計、售后等多個部門的溝通、調研,每年的年度改款都能讓產品“煥然一新”。(文/記者 吳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