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奔馳已經成為戴姆勒在全球主要的生產中心。2014年,有近15萬臺梅賽德斯-奔馳汽車在北京奔馳下線,幾乎是2006年時的8倍;2015年6月,北京奔馳單月產量首次突破兩萬臺,這已相當于2007年全年的產量。” 8月24日,北京奔馳汽車有限公司成立十周年紀念活動在北京奔馳廠區舉行,戴姆勒大中華區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唐仕凱在發布會上這樣說。
對于北京奔馳來說,2015年是極為重要的一年。如今的北京奔馳相比十年前在各項指標上都有了“翻數倍”的表現,得益于平臺化和本土化這套組合拳,北京奔馳正在迎來在華的快速發展。
在活動現場,北汽集團董事長、北京奔馳董事長徐和誼回顧了北京奔馳十年來的成長歷程,講述了北京奔馳發展到現在的成就以及克服的困難。他表示:“十年來,北京奔馳始終堅持‘同一品牌,同一品質’的全球統一標準,建立起了集研發、發動機制造與整車生產為一體的、完整的豪華車制造體系。”
徐和誼的信心不僅來自中國市場巨大的發展潛力,也來自奔馳的中國市場本土化戰略。全新梅賽德斯-奔馳乘用車中國研發中心的建成,證明奔馳在新車型的研發設計中更多地考慮到中國市場的需求;也證明其立志于加速本土汽車人才的培養,為可持續發展打好基礎。
今年上半年,中國車市增速整體大幅放緩,豪華車市場同樣不能幸免,但北京奔馳的表現仍然可圈可點。今年7月無疑是北京奔馳的一個轉折點,它以2.28萬輛的銷量成績超越華晨寶馬的2.2萬輛,躍居豪華車品牌第二名。盡管只有約800輛的微弱優勢,但這在奔馳國產車型的歷史上還是第一次。要知道,因為“歲數小”的原因,北京奔馳經歷了比其他合資豪華車企要坎坷得多的中國之路,一直在等待一個逆襲的機會。
值得注意的是,正是中德雙方的緊密合作,才為北京奔馳當下的“逆市上揚”奠定了基礎,同時在產品平臺化和系列化方面迅速取得突破。隨著中德股東雙方戰略合作的不斷加深,北京奔馳的綜合競爭力得到了提升。更重要的是,得益于產品平臺化成果,目前北京奔馳已擁有生產更多梅賽德斯-奔馳全球暢銷車型的實力與能力。
如今,北京奔馳已經形成了由E級車、C級車、GLK級豪華中型SUV和GLA級高端緊湊型SUV共同構成的產品矩陣,覆蓋了中高級豪華車、行政級豪華車、豪華中型SUV和高端緊湊型SUV四大豪華汽車主流細分市場。對細分市場的精準定位和投放,也是北京奔馳提振銷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北京奔馳黨委書記、高級執行副總裁陳宏良表示:“北京奔馳要充分發展跨國跨界合作優勢,努力形成一個包容并進合作共贏的環境,以后在中國、德國甚至是美國、韓國,我們北京奔馳都是一個團隊,要有共同的目標,和北京奔馳共同進步。”
看得出來,北京奔馳正在經歷從“引進來”到“走出去”的戰略轉變,相信十歲的北京奔馳能在將來交出更好的答卷。本報記者 張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