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資訊日前公布最新數據顯示,2015年4月有248家銀行共計發行理財產品6397款,比3月份增加364款,但發行銀行數量減少21家。其中,前10大銀行發行理財產品3198款,占總發行量49.99%,發行占比連續第八個月低于50%。交通銀行、中國建設銀行、民生銀行理財產品發行量位列前三。
與3月份相比,城商行理財產品市場份額上升至34.74%,領先其他銀行;國有制銀行市場份額下降至29.20%,居第二位;股份制銀行市場份額下降至22.04%,居第三位;其他銀行(農商行、信用社)市場占有率繼續下降至12.73%。
值得關注的是,4月份A股市場異常火爆,銀行理財產品吸引力下降,受此影響,在新發行的銀行理財產品中,掛鉤股市的產品發行量和預期收益率不斷提高。但總體而言,從收益率上看,4月份銀行發行理財產品收益率在5%至8%區間的產品數量較多,而收益率超過8%的產品屈指可數。
據金融搜索平臺融360監測的數據顯示,4月銀行理財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為5.22%,較3月份微升0.06%,這一數據也超出了市場預期。在流動性寬松的背景下,銀行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緣何不降反升?
對此,融360理財分析師劉銀平認為主要有兩方面的因素:一是股市持續飆升,資金由其他投資理財領域源源不斷向股市輸送,其中有一部分來自于銀行,為防止資金外流,銀行不敢輕易下調理財產品收益;二是4月份有30只打新股密集發行,凍結資金達3萬億元,短期資金流動偏緊,推升銀行理財產品收益。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今年以來新股發行節奏有所加快,也多次造成短期資金緊缺現象,僅5月份就有25只新股密集申購,預計凍結資金超過2.5萬億元,資金面偏緊將對銀行理財收益起到一定的支撐作用。從短期來看,理財產品收益雖然不會立刻下降,但是從長期來看,收益逐步下滑的趨勢難以避免。(記者錢箐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