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廣州7月22日電 (索有為 葉國 黃海燕)記者22日從在廣州高新區舉行的廣東孵化器大會上獲悉,截至目前,廣州高新區已建成孵化器40家,總孵化面積達340萬平方米,成為華南地區面積最大的孵化器集群。
據悉,作為中國首批創新型科技園區,廣州高新區2014年營業總收入5010.27億元,工業總產值3550.36億元,高新技術產品產值占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90%以上。
近年來,中新廣州知識城、中歐區域政策合作試點區等國家擴大對外開放的平臺相繼落戶。該區與新加坡合作開發騰飛科技園,建設“中歐創新孵化中心”、中歐嶺南創新創業科教園孵化器,被列為全國首家中歐區域政策合作試點區。在生物島建設“中以生物產業孵化基地”,設立中以生物產業發展基金6億元,搭建了“中以生物之橋”,被國家發改委確定為中國與以色列高科技合作的重點區域,中以雙方達成合作意向項目9個。
廣州高新區有關官員稱,該區以民資為主體的新型孵化器體系已形成“裂變效應”。企業從孵化器畢業,又走上建設新孵化器的道路,再孵化新的項目,形成新的產業集群。該區充分利用孵化器母公司和孵化器的人脈網絡,使每個孵化器形成若干個招商終端。目前高新區主要園區科學城的40家孵化器就是40個專業招商團隊,可以涵蓋重點發展的產業領域,實現創業項目的專業化對接。
在廣州高新區,一個創新型企業從初創期開始,每一步都有相應的孵化機制,形成了“預孵化-孵化-加速”的科技創業孵化鏈條。
據介紹,在預孵化階段,眾創空間承擔著創業苗圃的作用。廣州高新區鼓勵區內孵化器建設科技創業苗圃、瞪羚咖啡、創客空間等新型創業服務平臺,為大眾創業者提供最急需的創業經驗、人才團隊等要素支持,讓創業者的奇思妙想與市場需求充分對接。今年5月以來,該區舉辦的“瞪羚咖啡天天秀”吸引了168個項目參加路演,已促成25個項目找到合作方,促成10個項目與區內企業合作。
在孵化階段,該區通過實施“金苗工程”對創新企業“扶上馬”。“金苗工程”每年挑選20家技術水平高、商業模式新、創新能力強的金苗企業,對其進行重點扶持,特別注重培養、推薦金苗企業的領軍人才進入國家級創新創業人才團隊,積極利用孵化器承接高層次人才來區創新創業。該區在全省率先出臺吸引科技領軍人才政策,對每名科技領軍人才扶持最高達1500萬元。全區累計引進兩院院士27名、中央“千人計劃”人才50名、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20名,聚集廣東省創新科研團隊12個,吸引3000余名海外留學人員在區內創辦700多家企業。
在加速階段,廣州高新區通過實施“瞪羚計劃”為高成長企業提供廣闊的產業發展空間。該區每年優選50家以上具有一定規模的高科技企業,對優質“瞪羚企業”提供上市輔導和資金、用地等方面的政策傾斜,鼓勵他們做大做強或就地轉化成產業園,推動孵化器與產業園區一體化發展。迄今為止,該區共篩選培育了124家瞪羚企業,在科技部開展的國家級高新區瞪羚企業發展綜合排名中位列第二,僅次于中關村。
目前,廣州高新區孵化器累計引進企業2713家,累計注冊資本299.8億元,在園企業1876家,注冊資本228.2億元,培育了冠昊生物、陽普醫療等31家上市公司。
在廣州高新區,科技企業依靠自建孵化器,利用自身的資金、服務、技術、市場渠道等參與創新企業培育,從而形成創新集群,走出了一條創新企業“獨木成林”之路。
廣州視源電子公司是區內孵化器成長起來的民營高科技企業,主要通過鼓勵員工技術創新,由公司根據內部征集的創業計劃,經管理層篩選后成立獨立法人子公司開展運營,子公司由母公司和創業團隊骨干人員共同持股,探索走出了“內生創新、體外孵化”的路子。目前,視源電子在交互智能平板、智能硬件等領域成功孵化12家子公司。
中山大學達安基因則通過品牌影響、銷售渠道、技術支持等優勢,向生物醫藥產業鏈的上下游挖掘新的項目,孵化了具有自主創新能力的生物醫藥企業106家,形成了新的生物產業集群,其中新三板掛牌的企業2家,進入IPO的企業10家,一個骨干企業就可以培育出一個產業集群。
冠昊生物作為國內再生醫學材料領域的龍頭企業,2012年從科學城的國際企業孵化器孵化畢業,2013年建立了冠昊生命健康科技園,建設了經過GMP認證的實驗生產樓,為進駐的科技項目提供產業化載體。目前,入駐企業達到23家,預計到2016年產值可達到5億元。
廣州市委常委、黃埔區委書記、廣州高新區黨工委書記陳志英說,新型孵化器戰略的實施,成為產業園區實施創新驅動發展的重要抓手,為廣州高新區轉型升級發揮了重要的促進作用。
據了解,截至2014年,廣州高新區孵化器累計孵化畢業企業553家。2014年,全區孵化器實現銷售收入250.9億元,實現稅收11.9億元。目前全區聚集科技企業3100多家,經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1173家,聚集國家級創新型企業8家,形成新的發展引擎。
廣州高新區提出,力爭在未來三年孵化器面積達到500萬平方米,國家級孵化器達到10家,在孵企業超過5000家。(完)